酒廠老闆「不務正業」賣泡麵,意外爆紅帶動全產業鏈發展

紅燒牛肉、麻油雞、花雕雞……現在的泡麵種類豐富,花樣十足,也十分暢銷,花雕雞泡麵曾經就因為好吃意外爆紅,超市一度供不應求。誰能想到花雕雞泡麵只是一個順帶產品,其廠家其實是賣酒的呢?

幾年前,徐文迪在臺灣開了家酒廠,專門釀製花雕酒。然而,徐老闆酒廠開完就扔給了僱來的花雕酒專家管理,自己則跑去幹其他事——開辦製糖作坊、捲心酥作坊和制醋作坊,甚至還開起一家泡麵生產工廠,完全沒有把心思放在酒廠上面。

許多人搞不明白,徐老闆為什麼要做這麼複雜的事,開幾個看上去毫無聯繫的工廠。

等到各個食品廠進入日常生產運轉中,大家就發現徐老闆的幾個工廠開始緊密聯繫起來。酒廠每天不停地釀製花雕酒,制酒後產生的酵素被製糖作坊拿去做成了寡糖,釀過酒的酒糟又被用來加工米醋,產生的紅曲被加工成捲心酥,而將濃縮的花雕作為配料,被製成醬香包,放進了泡麵工廠剛生產出來的泡麵裡。

而徐老闆的泡麵生產的正是爆紅的“花雕雞泡麵”,一碗8.6元,每個月能賣出60多萬碗。

直到此時,眾人才明白當初徐老闆看似毫無關聯的舉動其實是在規劃一個生產鏈。

在開酒廠之前,徐老闆認真考察了臺灣市場,發現釀花雕酒的廠家實在太多,短時間很難打出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在釀酒過程中會產生許多角料,非常浪費。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徐老闆才確定了其他幾樣食品的生產。而臺灣之前一直沒有含有花雕雞醬包的泡麵,徐老闆便想以此打頭陣,讓更多消費者熟知他的品牌。

在徐老闆生產的各種副食品包裝上,基本都印著自家花雕酒的商標和銷售地址。花雕酒的品牌因此一炮打響,廣為人知,在眾多花雕酒中脫穎而出。徐老闆就這樣從細微之處突破,佔領了市場,征服了廣大吃貨的心,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