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華華在中科院誕生!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華華

生命科學領域最新重大突破!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團隊取得的最新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位於上海的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 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Cell 以封面文章於1月25日在線發表此項成果。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華華

自從1997年“多莉羊”體細胞克隆成功後,許多哺乳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也相繼成功,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沒有解決的難題。沒有克隆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

在蒲慕明院士的帶領下,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研究員率領以博士後劉真為主的團隊,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地突破了這個生物學前沿的難題。這一成功標誌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這一突破也實現了“領跑、彎道超車、三個面向”的目標,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科學家在我國即將啟動的靈長類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國際大科學計劃中的主導地位。(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體細胞克隆猴是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腦功能聯結圖譜與類腦智能研究”的支持下,依託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完全由中國科學院團隊獨立完成的國際重大突破。

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誕生,突破了生命科學研究和人類疾病研究中急需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製作的關鍵技術,實現了在較短時間內(一年)大量生產遺傳背景一致的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和疾病動物模型,必將極大促進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轉化醫學發展研究。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腦疾病模型猴的製作將為腦疾病的機理研究、干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目前絕大多數腦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療,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研發藥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類相差甚遠,研發出的藥物在人體檢測時大都無效或有副作用。

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將推動我國率先發展出基於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發產業鏈,促進針對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新藥研發進程。即將實施的以我國科學家為主導的靈長類全腦神經聯接圖譜計劃和靈長類腦科學的前沿研究,將進一步使我國成為世界腦科學人才的匯聚高地。(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

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研究回顧

克隆羊“多莉”

自1997年首個體細胞核移植克隆動物“多莉”羊出生以來,利用體細胞克隆技術不僅誕生出包括馬、牛、羊、豬和駱駝等在內的大型家畜,還誕生了包括小鼠、大鼠、兔、貓和狗在內的多種實驗動物,但與人類最為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體細胞克隆的難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

近20年來,美國、中國、德國、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等多家科研機構在此方面進行不斷探索和嘗試,但始終未能成功。一個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供體細胞核在受體卵母細胞中的不完全重編程導致胚胎髮育率低。同時,用作受體的卵母細胞數量有限,且非人靈長類動物胚胎操作技術尚不完善,也是影響實現非人靈長類動物體細胞克隆的重要因素。(微信號:中國科學院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