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最盛產美女的地方,蓬安最牛B的千年古鎮,在這裡,在這裡

蓬安最盛產美女的地方,蓬安最牛B的千年古鎮,蓬安最流金淌銀的風水寶地其實在這裡,在這裡,在這裡

遇見金溪

千古絕唱,遇見金溪

——題記

鄧四平/文圖

在一千多年前,曾經有一位著名的大詩人乘船路過了這裡,併為這裡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叫作《感夢》:“十月初二日,我行蓬州西。三十里有館,有館名芳溪。”詩中所提到的芳溪其實就是現在的蓬安的金溪。

也許大家會覺得這首寫蓬安金溪的《感夢》詩並不十分出名。那好吧,我們就給大家再介紹介紹這位詩人寫過的另一首詩歌吧:“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一提起這首詩,大家是否都有一種耳熟能詳的感覺呢?這首詩流傳甚廣,可謂是膾炙人口,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名叫《離思》。

寫這些詩的人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唐朝大詩人元稹。元稹出生於公元779年,卒於公元831年,是河南洛陽人。此人不僅是一個大詩人,和當時的著名詩人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同時,這個名叫元稹的人後來還當官當到了宰相的高位。詩作得好,官當得也大。但此人同時也是一個風流才子,在52歲並不很長的短短的人生旅程之中,曾和當時很多的女人有過纏綿悱惻的戀情。其中尤以和當時成都的才女薛濤的戀情故事更是廣為流傳,併為世人所津津樂道。據傳,當時元稹乘船從嘉陵江上去成都探望美人薛濤,路過蓬安的金溪,於是也就流下了這首著名的千古絕唱《感夢》之詩。

大道無垠,旅痕流芳。一葉孤舟,一襲青衫。煙波江上使人愁。儘管滿懷惆悵的詩人早已遠去。千年的時光也如這一江麗水逝者如斯。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在歲月的長河之中,除了文字和精神可以不朽乃至永恆,其他神馬都是浮雲。

因為詩人的旅痕流芳,金溪一不小心就留存進了歷史的記憶,並穿越了千年的時光隧道,從遙遠的大唐一路踉踉蹌蹌地走來而歷久彌新。因為詩人的醉酒當歌,勿容置疑,蓬安是個千年古縣,金溪是個千年古鎮。一曲感夢,千古絕唱。詩人的詩歌就是最好的鐵證和註釋。

說到金溪,真心話,這真是一個很有歷史,也很有故事的好地方。

金溪其實原來並不叫金溪,而叫斜溪。金溪最出名的特產應該是這裡出產的一種白酒,名叫金溪白酒,原先叫斜酒白酒。非常出名,據說在解放前就已經遠銷到了青海、甘肅、新疆等地,非常受人歡迎。現在的金溪鎮上依舊有很多的人家在用高粱、小麥等物釀造和生產這種純糧食白酒。便宜的一二十塊錢一斤,貴的可以賣到一兩百塊錢一斤。酒質甘冽淳厚,酒香撲鼻,而且喝起來還不打腦殼,所以非常受人歡迎。其他的地方雖然也有打著金溪白酒旗號的白酒在賣,但都沒有當地烤出來的金溪白酒的味道地道和正宗。問當地人這究竟是為什麼?當地人說只有金溪嘉陵江裡的水才烤得出這樣的酒。

金溪這個地方還有一個非常出名的特產,名叫石樑沱江團。據說這種江團只出產在金溪鎮所轄的一個名叫石樑沱的嘉陵江裡面,這種江團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色,那就是在魚的下頜上有一點丹砂一般的紅色印跡,這種魚吃起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曾是歷朝歷代進貢朝廷的貢品。上個世紀50年代,胡耀邦同志在南充原川北行署工作期間,多次品嚐過蓬安石樑沱的江團,讚不絕口:“江團真是個好東西!”

現在在蓬安的一些大大小小的魚莊裡面,菜單上面依舊還標有石樑沱江團這道美味佳餚,標價達到七八百塊錢一斤,但真要點這道菜吃的時候,魚莊的老闆卻馬上會說,這個只是寫起好看的,這個魚現在在蓬安嘉陵江裡已經沒有了,絕跡了。

對金溪這個地方,我覺得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金溪中學下面公路上的大石拱橋。這個大石拱橋的名字就叫大石橋。傳說金溪的這個大石橋與魯班有關。相傳魯班曾經路過此地,飢腸轆轆之時在當地一位老太婆家中吃飯,吃完飯才發現身上忘了帶錢。於是,魯班就對老太婆說,現在鎮上正在修建石橋,大橋竣工之時還差一塊石頭,我送一個石頭給你拿去賣了好抵飯錢。魯班於是就用糠殼搓了一根繩索,叫老太婆將石頭背到橋邊去賣。老太婆半信半疑地就將石頭背到大橋附近去叫賣。剛好遇上大橋還差一塊橋墩石,修橋的匠人們無論用什麼石頭安上去,但就是無法合攏。匠人們聽到老太婆的叫賣聲,於是便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花錢買下了老太婆背來的石頭,然後往大橋橋墩上一放,沒想到,不多不少,剛好按絲合縫。據說,現在的金溪大石橋的橋洞裡面還雕刻有一把鋒利的寶劍,名曰“斬龍劍”,是為了防止漲洪水時龍從橋洞下面經過拱垮大橋,如果漲洪水時有龍從橋洞下面穿過,那雕刻在橋洞裡面的斬龍劍便會自動落下斬斷龍頭。

金溪還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在蓬安縣誌裡面所記載的蓬州八景之一的“烏馬奔江”其實就在金溪嘉陵江邊的一塊懸崖峭壁之上。

金溪還有一個名叫紫石壩的地方。這個地方姓曹的人家非常之多,所以又叫曹家壩。幾年前,我曾乘船從嘉陵江上去過此地。壩上有一戶人家的柑子園裡躺臥著一個大石牛,牛角彎彎,牛身滾圓,憨態可掬,栩栩如生。當地人說,這個石牛其實是一頭犀牛,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年嘉陵江漲大水,將這個石牛衝到這個柑子園裡來的。有個人搞惡作劇拿起鐵錘子將這個石牛的牛角打掉了一個,後來不久,這個搞破壞的人回到家中莫名其妙地就被電打死了。據說這個石牛其實就是蓬安縣誌裡面所記載的蓬州八景的又一景:名叫犀牛望月。

穿過躺臥石牛的柑子園,在距此不遠的紫石壩裡的一片小樹林旁還有一座墳墓,當地姓曹的人都說這個墳墓裡面葬的是他們的一位祖先,名叫“曹害死人”,出生在清朝嘉慶年間,據說“曹害死人”看過一本記載有各種各樣的法術的名叫《木經書》的天書,因此,“曹害死人”不但醫術高超,而且道行高深,會很多的法術。“曹害死人”在世之時,既樂於扶危助困,但又愛開玩笑搞惡作劇,後來與一位路過此地的廣元放排人賭氣鬥法,鬥法失敗,不幸身亡。幾百年時光過去,在當地至今依舊流傳有很多很多關於“曹害死人”的逸聞趣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令人也難辨真偽。

在金溪電站嘉陵江的對面有一個名叫萬和的地方,這裡還出了一個叱吒風雲的大人物。這個人曾擔任中華民國國防部次長,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這個人應該是蓬安歷史上迄今為止當官當得最大的蓬安籍人士了。更為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日軍向中國投降時,這位蓬安人受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命令處理日軍投降事宜。日軍投降後,他還主持了中國戰區受降典禮,史稱“芷江受降”。這個代表中華民國政府接受日軍投降的軍人就是蓬安金溪萬和的人,他的名字叫做蕭毅肅。在蓬安金溪電站嘉陵江對面的原萬和鄉臨江村裡,一代抗日名將蕭毅肅的故居至今依舊尚存。

金溪這個地方,山清水秀,氣候宜人,不但盛產名優特產,而且也盛產美女。我曾經認識一些老家金溪的美女,可以說幾乎無一不是天生麗質,尤其是皮膚光潔嫩滑,猶如凝脂,勝似白玉。看上去個個幾乎都是水靈靈的,問她們為什麼皮膚如此之好?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非常自信地回答道:嘉陵江水滋潤得好!

其實蓬安這片熱土最值得褒揚的地方,不僅僅只是山清水秀和人傑地靈。蓬安這片熱土最值得學習和褒揚的地方其實是蓬安人做人的低調和謙虛。

難道不是嗎?偌大的一個千年古鎮,偌大的一條嘉陵江蜿蜒流經此地,我們根本就不將其稱之為江,而只是輕描淡寫地將其稱之為溪,小溪的溪!流“金”淌銀形勝地,“溪”引古今天下客!

I am sorry 非常不好意思,這個地方叫金溪!

鄧四平2017年12月10日2843字記於蓬安

鄧四平,男,四川蓬安人,生於1974年5月15日,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四川省蓬安縣嘉陵第一桑梓景區管理局。從1989年至今已在《中國教師報》、《中國旅遊報》、《青年作家》、《四川日報》等各級各類報刊發表文學作品400多篇,新聞稿件上萬篇,共計500餘萬字,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市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