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听建筑讲述那城市的故事

本文授权转载自:设计联(my-uapid)

建筑

城市经历最坚定不移的讲述者

它的存在

帮助人们能更好地理解

城市这个文明的产物

了解一个城市的经历有很多的途径,翻阅地方史书、观看讲述当地文化的电影与文学作品、和熟知当地故事的老人聊天,又或者,亲身在大街小巷中行走,聆听大小建筑细细讲述这个城市的经历。

建筑,无疑是城市经历最坚定不移的诉说者。

印度这个国度因为近年来各式各样的传言,总是带有一层神秘的色彩。然而,这个南亚国度顽强而浓烈的民族风情,混搭着被大英帝国殖民多年的经历,形成了“大熔炉”般的建筑风格与人文风情,吸引着一波又一波好奇的人们前往一探究竟。

印度的泰姬陵

前段时间,来自德国的摄影师萨宾·豪比茨和斯蒂芬妮·佐什,把他们踏足印度南部所拍摄到的教堂照片做成了展览。魔幻的建筑造型与浓烈的缤纷色彩,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assumption church, mupliyam

这些图片描绘了印度南部那些色彩斑斓、造型奇特的教堂,被命名为

“后殖民主的顿悟”(postcolonial epiphany)。

st. anthony’s church, peratta

our lady of miracles, thoppumpady in cochin

这些让人分不清是现实还是魔幻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它们对于西方文化与当地原有文化的融合。

st joseph’s chapel, thuravoor

st anthony’s church, mukanad

从这些急于表达自我的风格中不难看出,经过长时间被大英帝国的殖民,印度对于创造出独特建筑语言的那种渴望。同时,也留给观看者反思,后殖民时代印度变化的复杂性和持续性,依然在演变和进行当中。

st joseph’s church, santhipuram

st mary, nandikkara

从印度现代主义的建筑形态,以及当地建筑师的建筑中,都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相似之处,这便要提起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50年代在昌迪加尔进行的城市规划及建筑项目了。

st ephrem, poyya

st theresa, eravu

昌迪加尔,这座从平地兴建起来的新城市,1951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受托负责城市的总体规划,并从事首府行政中心的建筑设计工作。尽管这里并不是旅游城市,但它的传奇建造经历,和勒柯布西耶的光环加持,还是让这里成为了建筑师前往印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40年代末,在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前夕,殖民政府为了将小部分穆斯林人群从占大多数印度教人群中保护下来,将印度西北部和东部部分领土划作穆斯林区。

这个区域被命名为班贾布,新的首府需要满足区域内物流输送要求,同时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现代、繁荣、独立的新印度。昌迪加尔便成为了印度独立之后第一个按照现代规划理念建造的城市,并且是一个反向建设的城市:先规划城市,再引入人类居住。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

在昌迪加尔城市规划人选和方案经过几次周折之后,勒柯布西耶成为了这座注定不平凡的城市的主设计师。在班贾布区这片未经开发的土地上,书写当地政府的田园城市理念,也将柯布本人“光辉城市”的理念进一步演变。

昌迪加尔议会大厦

昌迪加尔在柯布的设计之下,按照方格状划分成60个小方格,每格面积约为1.5km乘1.5km,按顺序命名为第1区至第60区。位于中心1区的高级法院、行政大楼以及“张开的手”雕塑,成为昌迪加尔的标识。

“张开的手”雕塑,新印度的象征

昌迪加尔首府秘书处大楼,王欣拍摄

勒柯布西耶1951年初涉足印度,到1956年离开,为这里带来了现代化的希望。直到现在,柯布的作品、思想还深远地影响着印度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甚至是当地建筑师。

2018年获得普利策奖的印度建筑大师多西,便是勒柯布西耶在昌迪加尔项目开始的关键联络人,后期成为柯布印度项目的合作伙伴。

多西曾说,柯布西耶改变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除了建筑,还有如何做战略家,如何处理音乐,如何看待事物以及保持开明。

阿南德·萨拉巴伊,多西,柯布和马诺拉玛·萨拉巴伊在萨拉巴伊住宅

尽管勒柯布西耶早已逝去,而他在昌迪加尔留下的建筑,依然诉说着这个城市从平地而起的特殊经历。也在深远的层面上,作为载体不断将柯布的思想传播出去,传递给亲临这些作品面前的人们心里。

其实不仅是印度,那些以混搭风格著称的城市和国度,都总能带有一种别样的魅力。细究一层,不是它们生来多变,而是或多或少都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原因。而且文化融合不仅表现在建筑风格上,还表现在饮食习惯、人种混血、生活习惯等更多层次的细节上。

有的是曾经有过殖民地的经历,像是越南的胡志明市,城市中多数公共建筑都带有发达国家遗留的风格;有的则是

靠近国境边界,在两边文化的冲击之下,形成综合的产物,像是中国的哈尔滨、沈阳,建筑风格上带有明显的苏俄气息。

越南胡志明市

建筑,城市经历最坚定不移的讲述者,或许它的出现和存在,也是帮助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城市这个文明的产物吧。

你对于哪个混搭的城市留有深刻印象?

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 E N D -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

由建筑师曹晓昕7年前设计的时尚便捷工具包“函包”现重出江湖,全真皮材质、大厂定制五金、手作皮具,售价仅599/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杨晓燕设计、曹晓昕监制的全球首款座包2.0版全新上线,和COACH、GUCCI同一代工厂优选顶级生产商,售价299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建筑师在做什么》第二辑共采访了张永和、胡越、张雷、董功、钱方、董豫赣、王昀、俞挺、李麟学、张利、童明、荣朝晖、宋晔皓、钱强、何崴、徐甜甜等40位建筑师,每一篇都是一部微观口述史。《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

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80。

(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重要启事/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

《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