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李邕《叶有道碑》,原石已佚,有明翻刻本传世


李唐代北海《叶有道碑》拓本

《叶有道碑》,全称为《唐故叶有道先生神道碑并序》,亦称《叶国重碑》。
蔡君谟,名襄,为宋四大书法之一。
他和清初顾亭林都认为:《叶有道碑》是李邕碑版书迹“最佳者”。
《叶有道碑》的面世,清光绪年间修的《处州府志》卷末有载:
玄宗时,李邕为处州刺史。
邕以词翰名世,法善求邕为其祖有道先生国重作碑,邕从之。
文成,并请书,弗许。
一夕梦法善,请曰:“向辱雄文,光贲泉壤,敢再求书。”邕喜而为书,未竟,钟鸣梦觉,至丁字下数点而止。
法善刻毕,持墨本往谢,邕惊曰:“始以为梦,乃真耶!”
后人所传李邕因梦觉,“至丁字下数点而止”,故此碑又称“丁丁碑”;
还因传叶法善夜追其魂而书之,俗谓“追魂碑”。
志书把碑文的产生,说得扑朔迷离,神妙玄乎。
而一些书家,则把前面说法称之为“皆流俗相传之说耳!”“齐东野语,不足为据”。
李邕的《叶有道碑》,究竟书撰于何时与何地,此碑原石立于何地,后来的下落如何,又重刊于何地?一系列问题均有考辨之必要。
《叶有道碑》重刻本,碑末书撰署为“栝州刺史文并书,开元五年岁在丁巳三月七日。”立碑时间则为“太岁丁巳鹑尾七月夷则七日甲辰”。据《李邕年表》所载:
开元二十三年六十一岁季春起为栝州刺史。
开元二十四年六十二岁十月丁卯,车驾还至京师。
李邕任栝州刺史只有一年半,时间在公元735—736年。
此时离叶法善仙逝已有15年,叶不可能死而复生去请李邕为他祖父撰碑,故把撰碑与立碑说成是李邕在栝州刺史任上,则所署官衔及年月都与史实明显不符。
李唐代北海《叶有道碑》拓本
李唐代北海《叶有道碑》拓本
李唐代北海《叶有道碑》拓本
李唐代北海《叶有道碑》拓本
李唐代北海《叶有道碑》拓本
李唐代北海《叶有道碑》拓本
李唐代北海《叶有道碑》拓本
李唐代北海《叶有道碑》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