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端午,传承文明——丽水市秀山小学端午节系列活动

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端午节快乐

端,古汉语中意为“初始”。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仲夏的开端。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它最初是古人祛病防疫的节日,如今变成了一种民俗文化的展现。“五月五,过端午,粽叶青,糯米香;挂菖蒲,带香包……”每每五月初五将至,全国各地、各家各户都开始热闹地准备起各式各样的过节习俗。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丰富生活经验,丽水市秀山小学围绕“端午节”这一主题,开展了“品味端午,传承文明”的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感受、了解和体验端午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和意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

镜头一:知端午,话习俗

6月8日,秀山小学各班级开展端午节主题班会,各个班级分别开展了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生或交流对端午节来历的认识,或结合生活实际畅谈端午节各地传统习俗和童谣,或讲述屈原的爱国故事、吟诵屈原爱国诗歌。通过小老师讲解,PPT的播放,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小朋友们了解端午的由来、习俗。为了让每一个小朋友认识菖蒲,学校特意在每个班级和办公室的门口都挂上菖蒲,感受浓浓的端午氛围。其乐融融的氛围使全体同学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体会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也提高了孩子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看,小朋友们听得多认真啊!

镜头二:迎端午,诵诗歌

6月11日,秀山小学举行了以端午节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在国旗下讲话中,202班的小朋友通过朗诵端午节诗歌,让师生们进一步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昂扬的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鼓励、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镜头三:过端午,包香粽

过端午最不能少的就是“包粽子”。秀山小学于6月14日在食堂开展亲子活动,老师们早早的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首先让孩子们认识了粽叶、糯米等材料,然后在老师和家长们的带领下准备包粽子了!观看的同时,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只看到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忙碌”的穿梭在一张张翠绿欲滴的粽叶间,几分钟后,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跃然桌上,都还挺像模像样的呢!

镜头四:品端午,做香囊

除此之外,秀山小学的小朋友们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品味端午,传承文明”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询问家长,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端午节的来源和历史,还有些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香囊。在端午节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瞧,这就是我们的成果!

通过这些喜闻乐见,妙趣横生的活动,营造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氛围,激发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同时也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情怀,让孩子们感知端午、品味端午,体会着传统节日的快乐与童趣,一同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