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山灵便携音乐播放器M0评测

至今回想起山灵M1刚发布时自己受到的冲击,内心仍能泛起一点点激动的涟漪:小巧的体积、精致的双面玻璃外观、多彩的颜色以及双向蓝牙功能,可以说是近几年国产便携音乐播放器产品中第一款令我感到活力十足人性体贴的型号,却更令我意想不到地出自于山灵这个资历最老的品牌。正是M1这款产品,让我对山灵的看法由欣赏其音色深入到认同其价值、看好其潜力。而对很多山灵用户来说,也正是M1让他们知晓、了解山灵品牌。无论对用户还是山灵自身来说,M1都是一款意义重大、无可取代的型号。不过作为山灵新设计语言与功能的首次集中尝试,M1必然距离完美甚远。而这篇文章的主角M0,其使命正是对M1的全面进化。

外观设计&功能交互点评

M0的外包装设计充满了青春气息,五色机器照片表明这一次山灵直接提供了红、蓝、紫、钛、黑五种颜色供消费者选择,而不是收集较多用户呼声后再推出诸如紫色与红色这样大胆的配色,产品的时尚定位与品牌自信可见一斑。包装正面右下角摞了一堆标识,除了常见的Hi-Res小金标外还包括aptX与LDAC,也就是说M0支持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质量蓝牙传输协议。

不得不说M0的红色款调得算比较漂亮了,同印象里的红色IPHONE较为接近且更亮一点。显示屏颜色与面板融合得较好,正面看去一体感挺强,不会有一大块灰屏的尴尬效果,并且有疏油层。

M0的造型基本继承了自M1到M3S发展完善而来的设计语言,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两侧曲面空前地向中线大幅延伸,而边角反而改为清晰的棱线,照顾手感的同时设计感还有所提升。可能是出于控制厚度的考虑,M0取消了双面玻璃,以细腻的金属感替代玻璃背板的M0背面观感依然漂亮精致。

对于看惯了SP1000那颗精雕旋钮的我来说,M0的旋钮并没给我什么特别的感觉,尽管老陈向我描述时充满了自豪感……好吧,客观地看这颗旋钮的做工外观对于598元的机器来说的确相当出色。不过我最在乎的是山灵这一次把段落感做得很棒,清晰不发脆,松紧得当,而且旋钮物理上的一格与屏幕显示的一格是完全对应的,不会出现跳音量的情况——如此正常、顺其自然、理所应当的细节,多数厂家却做不到。

TF卡槽对没有自带存储空间的M0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最大可拓展容量达到512G。M0的塑料卡槽盖加了一层密封圈,拥有一定的防水防尘效果。不同材质必然存在一定的色差,这个卡槽盖是我对于M0外观唯一的不满之处,但在低廉的售价之下这也是仅有的、可以原谅的选择。

早在M1时山灵就开始使用TYPE-C接口,M0也不例外,略显可惜的是并非USB3.0。一个3.5mm单端耳机接口,没有2.5mm平衡口没有LO没有同轴没有光纤没有……598的机器要那么多幺蛾子干嘛。

加上皮套的M0正面投影仅比42mm的Apple Watch大一小圈,相比已经凭借小巧的优势在入门市场杀伐四方的M1还要小一个级别,非常迷你。

虽然240*240的分辨率并不高,但在1.5寸的屏幕内显示效果并不粗糙,显示专辑封面完全够用,最大亮度和色彩都还可以,配合山灵一向高水准的UI美工,观感很舒服。

M0内置了多套主题供用户选择,每种颜色的机型都有对应的颜色相近的主题——唯独多出来一个粉色的主题,是不是意味着官方有推出樱花粉色款M0的打算呢?以M0的定位而言,我觉得这个非常可以有。

作为山灵的第一款触屏播放器,M0的交互方式与前辈们有着很大的不同。旋钮功能由音量调节+按压确定改为音量调节+按压开关机/锁屏,所以难免会听到这样的声音:M0的旋钮借鉴SP1000的设计。老粉丝们都知道我个人对抄袭是深恶痛绝的,但公道地说,早在SP1000发布之前山灵就在M2S上采用了可按压滚轮的设计,而可触控的M0上不再需要物理确定键,取消电源键整合在滚轮内是最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且M0的滚轮可以设置连按上/下曲或播放/暂停——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友商致敬XX的外观,我们致敬XX的灵魂"。

不同于动辄屏幕四五寸的其它触屏播放器,M0本已十分局促的屏幕面积是没办法在底部或者其它位置安放返回键的——做大了太占地方,做小了不好点交互效率低。在M0上,返回操作依靠从左向右滑动的手势完成,目前这一版测试固件能明显感到手势操作的成功率和响应速度比之前有所改善,全局滑动也很流畅,唯一的问题是横向滑动中会出现画面撕裂的状况,虽然对于交互效率没有妨碍但对重度强迫症患者无疑是一种折磨,我特地就这一点问过老陈,得知是软件原因尚在优化中。

同M1、M2S、M3S一样,M0支持双向蓝牙,即既可以连接蓝牙耳机又可以连接手机作为蓝牙解码耳放使用,aptX仅支持连接耳机,双向LDAC即将推出,目前连接手机仅可用SBC。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跟随苹果堵上了3.5mm耳机接口,移动蓝牙音频产品在过去的一两年里的井喷式发展与用户对音质需求间的矛盾催化了各厂家对蓝牙解码耳放乃至双向蓝牙技术的重视,而山灵正是最早投身其中的品牌之一,到M0这一代已经相当成熟。

M0官称续航15小时,实测用E3000高增益60音量可以响11个小时,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换作一般耳塞可以轻易地达到官称续航时间。至于深度待机30天这个没法测试,实际使用中开启深度待机后隔两三天唤醒一下掉电少于一格。

音质

假如这篇文章在此处结束,我也已经有足够的论据证明M0是一款优秀的产品:598元的价格里做到这样小巧的体积漂亮的外观人性化的交互与优秀的续航接下来只要它够响那就无疑会大卖。但事实上,就在你刚上手就觉得值回票价的时候,M0仍未展示山灵为你准备的最大惊喜。

山灵的官方文案对于M0的音质着墨并不算多,重点强调了推力达到M1的两倍。既然你们吹推力我就抱着得罪一下的心态用以难推出名和靠大力出奇迹横扫入门价位的E3000测试M0的音质水平。

真好听.gif。

E3000在高增益的M0上音色是中性平衡的,并不像部分推力不足的播放器或手机上那样完全沦为重低音耳机,低频不会过于抢镜中频密度良好高频泛音竟然还蛮充沛,与E3000的本底音色特点很接近。

抛开耳机谈M0自身的声音,你可以想象一下M2S的素质揉进M3S的音色,M0大概就是这样的声音:中性平衡,通透感与宽松感拿捏得不偏不倚,既不像M2S那样强调素质感却无法被有限的真实素质驾驭,又没有过度地流行化调校,稍稍地突出一点中频密度强化乐感,不仅入门价位的流行基本盘做得很好,不错的泛音完整度意味着M0对吉他、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表现力也不差。缺点当然是有的,毕竟598的东西,动态较弱,对交响乐、金属乐以及起伏感强的影视游戏原声力不从心。耳机搭配方面,受益于较为平衡的音色和不错的推力,M0对相近价位耳机的音色和易驱动性包容度都比较高,基本不会出现恶声——除非耳机本身就难听,这在千元内倒是挺常见的。

原本我对M0的音质期待是能达到S8+的水平就足够满意(在众手机品牌纷纷取消耳机接口手机音质平均水平断崖式下跌的今天S8+的耳机口音质已经称得上业界翘楚了),M0的实际表现较多地超出了我的预期,即便双向LDAC尚未开放、仅以SBC连接至手机,相对于S8+自身的耳机口,M0仍有着较为明显的推力与密度优势。

我们再总结一下要点:M0在远小于M1的体积内、采用触屏操作、15小时续航这些前提下,做到了与M2S接近的素质和更加健康中正的音色。

评分环节

十分制,这十分包括:

音质表现(声音素质,调音水准,驱动力,搭配性)5分

外观工艺(外观设计,材质,工艺水平,配件做工)2分

交互体验(流畅度,功能性,格式支持,续航,发热量)3分

音质表现:4.5分

这个价位能买到音质比M0更好的播放器吗?可以,但基本是一些二手上古神器了。更别说M0在多么严苛的体积与续航限制下做到了如今的音质水平,不仅可以胜任运动MP3和蓝牙解码耳放的定位,搭配一条音色不错的入门塞作为发烧友备机也是合格的。

外观工艺:2分

山灵的做工在国产播放器中几乎始终位列第一梯队,即便售价仅598的M0造型设计配色做工仍相当走心,皮套质感也不错。

交互体验:2.5分

M0的流畅度、功能性、交互的人性化程度在我看来是令人满意的,失分项包括暂未加入双向LDAC、没有自带存储空间(默念三遍598)、USB接口不支持3.0(继续默念598)以及受屏幕宽度限制导致的单行显示字符数量过少一定程度上给选歌带来了不便(建议增加滚动显示)。

总分:9分

产品型号比M1小的M0实际上是对M1的全面进化升级,也许是为了突出可以触摸操作所以命名为"MO",不然的话兴许叫M1S/M1PRO/M1LITE更合适。早在M1刚面市时我对M1的主要意见就是希望体积能再小一点跟手表接近&触屏操作改善交互体验,这些期待如今都已经在M0上兑现,还额外给出了超乎预料的音质与更低廉的价格。

598的小东西一不留神写了这么多字同样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写这样一款"沸点"密集的产品颇令我诚惶诚恐:既言犹未尽又担心有过誉的嫌疑;对于一款定位并非面向发烧友的产品我的看法实在没有太大的分量;这么便宜的东西生怕入不了发烧友们的法眼。能确认的事则有一件:M0这篇评测写起来畅快舒心,国产便携播放器品牌能做出这样优秀的消费级产品实在是值得高兴的一桩美事。

最后推荐一下M0+E3000这套入门组合,素质不错音色健康,适合刚入门的新人或者需要备机的玩家。

20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