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客「折價」上市股價暴漲40%,「娛樂直播第一股」如何衝出重圍

這是奉佑生第一次站在港交所敲鐘致辭:“感謝你們,讓映客成為了24小時永不落幕的party。”兩個月前,“遊戲直播第一股”虎牙赴美上市,這一次映客的上市Title是:港股娛樂直播第一股。

7月12日,映客直播正式登陸港股(股票代碼:03700),開盤價4.32港元,較3.85港元的發行價上漲12.21%,股價一度暴漲40%,截至12日港股收盤,映客股價達到4.26港元,市值85.86億元,漲10.65%,擊碎破發魔咒。

本次映客IPO的基石投資者為分眾和B站,與虎牙不同,BAT並沒有成為其主要的投資方,在映客此前的融資中,多為財務投資者。這也是映客在直播平臺中獨有的一套運作體系:不依託流量巨頭,靠自我運營起家、立足。在上市前的內部信中,奉佑生稱:“我們沒有BAT的加持和站隊,是憑藉自己不斷進步的產品和技術創新能力,在最慘烈的千播大戰中笑到了最後。”

二者的投資,一方面增加了映客上市後在城市渠道下沉和內容品類擴張上的想象空間,另一方面,這也是視頻化社交之下,渠道與內容相互融合的前景所在。

縱觀直播平臺大環境,從2017年下半年的“行業大洗牌”,到今年三月,騰訊對虎牙鬥魚的“左擁右攬”,而今年開始,虎牙、映客陸續上市,鬥魚也早已傳出IPO消息。隨著資本市場對國直播平臺的認可,直播行業終於從內部洗牌走上了擴大市場佔有率的資本擴張之路。

“港股娛樂直播第一股”誕生,映客市值被低估?

2015年,奉佑生等22人在北京一所民宅裡創立了映客,初衷是“希望通過視頻直播將天南地北的年輕人連接起來,通過直播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映客成立3年後,奉佑生終於帶領這個“24小時永不落幕的party”來到了香港聯交所,奉佑生建立“最純粹、最簡單、沒有歷史包袱”的直播平臺的願景基本實現。

昨日映客公佈了IPO最新配售結果:公司共獲5714份有效申請,認購合計8061.2萬股香港發售股份,相當於可供認購香港發售股份總數3024.4萬股的約2.67倍,IPO募資額約為10.49億港元。基石投資者為分眾傳媒和B站。所募資金將用於豐富產品內容、開展營銷活動以及戰略投資等方面。

映客的上市不免讓人想起此前赴美上市的“遊戲直播第一股”虎牙:5月11日,虎牙赴美上市,兩個月來,被外媒稱為“中概股視頻三傑”之一的虎牙股價總漲勢喜人,峰值超過50美元,相較於12美元的發行價增長了近150%,市值在60億美元以上,約合470億港元,潛力巨大。

而虎牙在上市後的數據則更加喜人:一個月內股價翻了三倍,市值接近80億美金直奔百億。據虎牙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增長了逾一倍至1.3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11.5%,廣告和其他收入增長212%至795萬美元。

另一家在港股上市的直播平臺天鴿互動,目前月活用戶與映客相差無幾,但付費用戶和金額則遠低於映客。截至2017年底,天鴿互動月活躍用戶數約2400萬,季度付費用戶 123.7 萬人,季度用戶平均收益為 172 元。2017年營收10.05 億元人民幣,經調整淨利潤為4.56 億元。

在國內的娛樂直播領域,映客目前僅次於YY位列第二。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7年,映客的活躍主播為1,300萬人, 在中國移動直播平臺中排名第一,營業收入為人民幣39.4億元,市場佔有率為15.3%。

截至今日收盤,映客總市值約80億港元,尚且不足虎牙市值的1/6。反觀映客的盈利數據: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映客經調整純利分別為人民幣150萬元、人民幣5.68億元及人民幣7.92億元,並在今年有望超10億元,而虎牙在2017年的淨虧損為人民幣8100萬元,故而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個盈利能力和市值對比,映客的股價已經被嚴重低估。

當資本市場開始認可了直播行業的價值後,映客擁有的,不僅是資本熱誠背後留給直播行業的信心,還有一套關於映客獨有的全民直播生態之下的秀場模式的商業模式運作體系。

從全民直播到渠道輸出,“24小時永不落幕的party”如何構建?

彼時,虎牙直播的商業模式建立了一套以打賞模式為核心,合作聯運及廣告變現為輔的遊戲直播體系,既保證了平臺的自我造血能力,也為持續運營的能力書寫了關鍵一筆。

反觀映客的業務結構,自6.0改版之後,映客開始大力推動平臺社交化。高頻化、互動化分為背後,拓展了更加多維的場景。目前高度集中於直播收入的映客,廣告和其他收入佔比不到1%。

而根據映客在短、中、長期對業務拓展的佈局來看,一方面,廣告仍將成為短期的盈利增長點。另一方面,映客也持續圍繞著自有內容IP“櫻花女神”、“映客先生”等娛樂產業鏈條IP,整合洗身娛樂資源,將流行的娛樂活動以移動直播形式在網上呈現,從而建立具強大協同效應的產品矩陣。

而映客平臺獨特的的全民直播制度,不僅從根源上解決了挖掘頭部主播帶來的巨大資金壓力,也從另一方面,使其成為主播人數最多的平臺。通過動員用戶成為主播,映客極大程度豐富了平臺內容,並以經濟有效的方式維護著平臺活力。

2017年下半年開始,映客開始大力關注PGC欄目,不僅設立了10億元的內容專項基金用於PGC內容的建設,還啟動內容合夥人招募計劃,推出了1V1 PK、多人直播間、狼人殺等社交遊戲品類,來完善映客的內容欄目,為用戶帶來更多維度的娛樂場景。

從打造內容生態閉環,到拓展短視頻等業務板塊,映客想要構建一個具備主播、綜藝直播在內的內容孵化、及精品PGC欄目等具備渠道輸出能力的自循環生態。這樣的自循環生態似乎也成為映客不可或缺的有力武器。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映客已吸引逾1.945億名註冊用戶。2017年月活用戶達2269萬人。2018年第一季度,映客月活用戶繼續攀升至2525萬人,月均付費用戶數72.9萬人,月均每付費用戶充值金額540元人民幣,第一季度充值總金額11.81億元人民幣。

而從映客的長期發展來看,映客近兩年在娛樂秀場直播之外,開始嘗試各種行業和形態的聯動“直播+”——包括遊戲直播、直播+電商、直播+體育、直播+在線教育等各種結合形式。而映客目前的技術研發團隊佔比過半,甚至在2017年對其他社交平臺開始了直播技術輸出。這種技術基因是未來5G時代進行行業化佈局的基礎。有很大機會成為行業融合、可視化連接的基礎設施入口。

縱觀國內直播行業,前兩年的千播大戰篩選掉大批直播平臺後,直播產業一直處於二八分化的大洗牌過程。一面是奔赴港股美股上市的頭部玩家,另一面,二三梯隊的玩家們稍不留神便會掉隊。6月21日,熊貓直播被曝出存在資金鍊斷裂危機,出現延期支付,不結算主播經紀公司及主播收入的情況。

除了今年五月率先上市的虎牙,今日上市的映客外,其它直播平臺也早已把目光投向了資本市場。鬥魚在2018年1月便透了露IPO計劃,3月,花椒直播也拋出了港股IPO計劃。直播平臺們的下一個戰場,已然從搶流量、搶主播,轉向了資本市場的擴張,而對於映客來說,正如奉佑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言:將上市這個動作總結成四個字最為恰當,那就是“水到渠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