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天仙配》家喻户晓,一生嫁3个男人,却在38岁时选择自尽

提起黄梅戏,最知名的剧目莫过于《天仙配》,而首先将这个戏唱的家喻户晓的就是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今年4月,是这位著名艺术家含冤离去50周年,九华风提前介绍一下,这位艺术成就巨大而命运多舛的女人的悲剧人生。

50年前的4月8日,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含冤离去。她选择了吞食大量安眠药的方式诀别亲人和这个世界。严凤英的人生与她刚强不屈服的性格个性有关系。

可以说选择唱戏这一行,源于小时候的爱好,开始她爱唱家乡的民歌,抗战时期,回到老家的父亲开始教她唱京剧,而真正引她走上黄梅戏之路的,还是家乡同族的一位叫严云高的师傅,是他帮助她走过了学戏的准备期。严凤英第一次在桐城老家登台,就因所谓触犯族规,差点被投水淹死。但这并没有改变她唱戏的决心,随后离开家乡流浪演出,一直唱到省会安庆,并唱出一定的名气,那是1946年的事。

一个唱戏的,只要一红,必然带来“麻烦”,特别是在战乱年代。在安庆她被国民党军官看中,要娶为姨太太,她死活不从,只能逃离,流落青阳登台演出,又被当地恶霸看上抢去,她仍然至死不从,不惜吞金,被好心人救活,恶霸怕事情搞大才放了她。

1948年她流落上海、南京一带,为了生计,还当了一段时间舞女。因怕被老家仇人发现,更名为严岱峰。在南京那个叫米高梅的上流舞厅,她又很快也红了起来,为了避免再度发生各种纠缠,她决定找一个合适的人成家。自己看上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商人,但相识几个月就感到差距太大,而且该男人还有家室。于是很快分开。又回到米高梅舞厅当伴舞。此时南京已经解放。

也就在1950年的南京,她认识了一个叫甘律之的男人,这是个十分爱唱戏的票友。这个甘律之成了她的第一任丈夫。1951年家乡安庆请她回去唱戏,重返黄梅戏舞台,对于酷爱唱戏的严凤英自然十分乐意,甘律之也十分开明地送她回安庆。

她与王兆乾是1952年好上的。王当时是部队文工团作曲的。王也是一个既有才又个性强的男人,也正因为个性强,才出现了1953年发生在南京的“秦淮河风波”。那一次,严凤英参加一个中外交流演出,演出地在南京。

到了南京,严凤英想去看看前夫甘律之,毕竟甘律之对她不仅仅是前夫,也是有恩之人。这事被现任王兆乾知道了,而且在秦淮河边三人“偶遇”了。

严凤英想介绍两个男人认识,王兆乾自恃是穿军装的,不与甘握手,还说了不好听的话,争吵发生。也有说动手了。自此与王兆乾矛盾产生,特别是演出完回到合肥,严凤英因此事受到剧团开会批评,有人甚至说她不配穿“列宁装”。倔强的她第二天,真就脱了“列宁装”,穿了旗袍高更鞋来上班,颇有点“示威”的意思。但从此她与王兆乾感情彻底破裂,只是此时她已经有了王的孩子。

王的孩子降生时,王没在她身边,倒是甘律之从南京赶来照顾她,把孩子生下来了。其实,据说这个时候,严凤英与王兆乾并没有办证。孩子满月后,严风英就重新选择了甘律之结婚。那是1954年,严凤英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顶着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干扰的。

好事不长。当时的政治生态始终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甘律之家庭出生不好,他家的老屋后来也被没收,家庭每况愈下,他与越来越红火的严凤英差距也越来越大,他甚至被组织认为是严重影响严凤英进步的因素。

迫于压力他们最终还是选择离婚。1956年,严凤英与部队转业到剧团的根红苗正的年轻导演王冠亚结婚。从此开始有了一个稳定的家庭。一直到文革发生。

从1953年到1965年期间,严凤英为黄梅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艺术上不断创新,吸收多剧种的长处,使黄梅戏从一个地方小剧种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严凤英也成为黄梅戏的“一代宗师”。塑造了“七仙女”“冯素珍”等经典形象,经久不衰。

然而,1968年因为所谓“围攻革命样板戏”,她被造反派逼写“交代材料”。其实是造反派是想通过她为突破口,揪出当时的安徽省委的一批领导人。她不愿伪造材料,也无从说起,不甘凌辱,重压之下,选择自尽。

据王冠亚后来回忆,“那天夜里,她又呻吟起来,以为她又痛起来了(原来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要给她按摩。她噙着眼泪说,不用了,你看看桌上我写的信吧。王冠亚感到不妙,急着问严凤英吃了什么药,严凤英只流泪,不回答,只求速死。”

丈夫把两个孩子(大的十四岁,小的十岁)叫起来,联系医生,医院都在闹文革,只有找军队医院。当他求助于军代表时,军代表不仅不帮助,还带造反派来批斗她,直到她不省人事。丈夫用板车拖到医院已经迟了,没有军代表的同意,医生不敢医治,一代宗师最后在医院含恨离去,年仅38岁。

更为可恨的是人死了,剧团造反派还不放过她,说她的死有疑问,竟然要开膛破肚,现场状况惨不忍睹。造反派没有在她肚子里找到任何所谓“特务工具”,只有安眠药。可惜艺术大师最后的尊严也被无情践踏。

1978年5月,安徽省委为她平反昭雪,黄梅戏第一代艺术家的杰出代表得以伸冤瞑目。(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