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又一壯舉,送特斯拉上太空!這家公司爲什麼這麼牛?

北京時間4:45,獵鷹重型火箭的27臺梅林火箭發動機點火,從39A發射坪升空,勝利的轟鳴聲傳達數公里之外。有效載荷高達63.5噸的它,僅僅搭載著一臺特斯拉跑車上天了,跑車裡還播放著搖滾歌手大衛·鮑威(David Bowie)的歌曲“Space Oddity”。

關於此次“重型獵鷹”的發射過程和重大意義,網上已經有太多的報道,常識君今天來扒一扒這家全球最大火箭發射供應商——Space X 傳奇背後的故事。

常識君|有話說

從SpaceX的接連失敗,到SpaceX獵鷹火箭成功海上著陸,再到重型獵鷹首飛成功,面對這一路的艱辛,創始人馬斯克曾幾近崩潰,但他說過“我不知道什麼叫放棄”。

正是因為永不放棄,馬斯克再一次改寫了歷史!

馬斯克現年47歲,他無懼風險,勇往直前,建立了一個獨特的商業帝國。他同時領導SolarCity、SpaceX和特斯拉三家公司,這些公司合計價值500億美元。凡是馬斯克進入的行業都因他而改變,他曾經說過,一旦SpaceX連續多次成功發射火箭到火星,他退休後會在火星上生活,馬斯克沒有開玩笑,他很認真。

“喬布斯離開了,埃隆·馬斯克來了,後者離人更遠,離神更近......”

曾有媒體是這樣評價馬斯克的,確實,馬斯克創建的SpaceX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來,開創了諸多商業航天領域的零突破,締造了無數航天傳奇:

2008年,獵鷹1號發射成功。它是全世界首個由私人投資的軌道級液體燃料火箭;

2010年6月,獵鷹9號1.0首次發射並獲得成功,它的第一級不可回收;

2013年9月29日,獵鷹9號1.1版首次發射,但該版本所有的回收實驗全部失敗;

2015年12月22日,獵鷹9號全推力版首次發射,第一級火箭返回著陸場,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陸上軟著陸回收一級火箭;

2016年4月8日,獵鷹9號全推力版的第一級火箭成功降落在大西洋上的回收駁船上,實現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海上軟著陸回收一級火箭;

2017年3月30日,再次成功發射並回收這枚一級火箭,實現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一級火箭重複使用,還首次回收了火箭的整流罩。

2018年2月6日,獵鷹9號基礎上改進成的重型獵鷹火箭,把我們拉得離火星更近。

在這些矚目成就的背後,究竟是怎樣的一支團隊,踐行著怎樣的理念?

SpaceX公司之所以能吸引全球關注,關鍵在於它引領了一種新的航天發展思路,既不同於舉國體制下的“集中力量辦大事”,也不同於少數幾家巨頭壟斷市場、分享政府訂單。

01 小型精英化團隊

在美國,企業都非常注重個人的巨大影響力,為了爭奪人才,往往不惜重金,SpaceX公司當然也會如此!除馬斯克外,公司的其他高管主要來自波音、洛馬、諾格等大型航空航天企業,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而且,傳統的航空航天公司多以大團隊協同工作模式進行研發生產,馬斯克根據在硅谷創業的經驗認為,小型精英化團隊的工作效率和準確度要高得多,一個技術過硬的小團隊,總是會打敗技術中等的大組織。

02 扁平化的管理制度

SpaceX的部門間沒有明顯的界線,火箭推進、材料、結構、系統集成的分系統工程師們都集中在一個超大的辦公室裡,工作上的問題可以隨時面對面解決,無疑提高了工作效率。

這樣的管理制度,沒有冗餘繁雜的行政機構,懷揣夢想的技術人員能夠踏實地做自己的工作,一門心思地造火箭,而不用淪陷在無休止的會議裡。

03 獨特的企業文化

除了小型精英化團隊的管理方式,讓SpaceX公司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己的動力,更依賴於它所倡導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不像組織和架構一樣,它是一種瀰漫於企業組織各方面、各層次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是這個企業團體的風氣、風格和特質,是一個企業的隱形財富,在組織內部垂直的影響和橫向作用過程中,都起著不可或缺、舉足輕重的作用。

1.腳踏實地、專注務實

馬斯克創建SpaceX公司的壯志雄心是把商業發射市場的火箭發射費降低九成,在未來能夠把10萬人送上火星,進行火星移民,在火星建立人類的基地。

創業初期,不知是馬斯克的什麼魅力,企業巨頭和NASA裡最頂尖的一批火箭工程師似乎都收到他的召喚,慕名而來。

其中的一位TRW(天合汽車集團)的工程師回憶,馬斯克的最大魅力不是在於他的夢想有多遠、他本人多瘋狂,而在於他的SpaceX公司

“能夠腳踏實地做實際的工作,一門心思地造火箭,而不用約束於無休止的會議,一等就是數月的複雜設備審批手續,更不用費盡心機地去搞辦公室政治”。

這位工程師表示,它曾經一度消耗在明知沒有前途的項目上,精神都被拖垮了。當他來到SpaceX公司,就像魚兒迴歸大海、鳥兒迴歸天空一樣獲得瞭解脫,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無需擔心其他。

2.開放包容、凝心聚力

從硅谷走出來的馬斯克耳濡目染硅谷文化,SpaceX公司自然也難免受到硅谷文化的影響,沾染上硅谷的“習氣”。

SpaceX公司的工作方式和波音這種大型的公司大相徑庭,它更像是一個網絡公司。

SpaceX公司所有的辦公室空間都是開放式佈局,馬斯克也同樣擁有一個開放式的小隔間,員工在這樣的環境裡絲毫不會有約束和壓抑的感覺,反而會給設計靈感和激情最自由的空間。在這種開放包容的環境中,員工都很有歸屬感。

一位來自NASA的工程師的回憶引人深思,他提到在NASA的日子裡:“幾年時間全耗在一個小研究上,卻根本不知道火箭造到了什麼程度,而在SpaceX公司裡,情況卻大不相同,馬斯克每週五就會親自向大家彙報火箭的研發進度,每個員工都會有深深的成就感,當然,還會有一種在參與人類歷史進程的自豪感”。

馬斯克相信,創業初期“所有人參與”的企業文化對公司實現雄偉的計劃至關重要。他認為,當員工知道目標是什麼和為什麼時,他們會做的更好。當人們期待工作的到來並能夠享受工作時,一切就顯得是那麼簡單了。

3.崇尚創新、無畏失敗

在美國相對自由、開放的環境中,企業普遍推崇的理念是“允許失敗,但不允許不創新”,你會發現美國許多企業重金資助創新研究人員,並且由企業承擔研究風險,這點在SpaceX公司也是一樣的。

並且,從公司的管理層到執行層,都有著共同的理念,他們堅信,只要目標明確,上下同心協力,改變公司結構沒問題,降低公司成本沒問題,提高公司競爭力沒問題,衝擊航空航天壁壘沒問題,星際移民必將也沒問題!

4.管理有序、張弛有度

SpaceX公司極力營造管理有序和氛圍輕鬆的工作環境,倡導硅谷文化。員工很有認同感,經常自發地組織小範圍討論交流,公司高層則經常以普通員工身份參加會議。

例如,在公司員工不足1000人時,馬斯克都是以普通員工而非首席執行官的身份參與各種廣泛討論。

另外,SpaceX公司所有重要的任務都不是隱藏在牆後面的,和我們常見的密閉的保密會議室不一樣。他們的會議都是在大型玻璃幕後面進行,外面的員工都可以看見,用玻璃幕圍起來的目的只是為了在執行任務時能夠保持相對安靜的環境。

企業文化就像是企業組織這部大機器運轉時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潤滑劑”,有了這種“潤滑劑”企業才能夠順利而持久地運轉,企業才會營造一種良好的組織氣氛和組織環境,從觀念、信仰上調動組織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忠誠,這是其他任何管理手段所無法替代的。

SpaceX公司的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為其他公司做了非常好的示範,尤其是對中國的創業公司,很有借鑑意義。

本文為“管理的常識”(ID:Guanlidechangshi)原創,參考書籍《鋼鐵俠的空間夢想》,原書作者:北京海鷹科技情報研究所,整編:常識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