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耀州古城墙

耀州古城墙

“北山锁钥”的古耀州,自古以来是渭北高原一座名城,自然缺失不了城墙的拱卫。耀州古城墙规模恢弘,气势磅礴,这在不同版本的《耀州志》均有详细的记载。可以这样讲,耀州这一地名在中国版图上的出现,是和取土筑城同步共生的。

据载,耀州古城“周六里七十步,元末兵燹毁坏”,至“明洪武二年(1369)知州魏必兴乃重建州治”,即筑城墙。后“漆水啮东城,崩其半”,“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知州周建杰作东城石堤”,三十七年(1558)知州江从春大修耀州城墙,使旧有城墙增高厚三之一”,“城高三丈,,阔二丈五尺,用砖砌水沟,覆女墙”,自此,挺拔峻峭雄伟壮丽的耀州古城墙便傲然屹立人间,栉风沐雨四百余载,历尽沧桑,不改容颜。也是从这时起,东西南北四大城门遂以丰、远、雍、寿命名。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一连三年接踵而至的三件大事都和耀州古城墙有关。1932年夏,因田薄租重,民不堪负,耀州西原数千农民聚众围城,火烧西城门,以“交农”形式抗争。所谓“交农”就是焚烧农具,以示弃农。黑云压城,骑虎难下,迫使“县长大人”李建堂站在城头致歉并告免租作结。1933年也是盛夏季节,gmd王泰吉兵变,宣布qy,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关闭四城门,将城内富户悉数缚之,分发浮财。若不是又高又陡的城墙难以逾越,财主岂不四散逃逸,何缚之有?1934年更有一件大事鲜为人知,这一年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和貌美若仙的妻子林徽因身临耀县,在耀州城墙下留下一张玉照,成为当今一睹昔日耀州城墙惟一可视资料,弥足珍贵。

政权易帜前夕,城内驻军将城墙“剖腹挖肚”,构筑防御工事,搞得城墙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再后来,归耀中校园内的西北角城墙,被掏挖成五六十间窑洞,供学生住宿。夜幕降临,孔孔窑洞内灯火闪烁,或书声朗朗,或笑语喧天,或鼾声香甜,这一美景,使当年学子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这也许不是当年筑城者的初衷,然而,却大写在历史的光荣柱上,成为耀州城墙光辉的一页。

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道令人望而生畏的城墙被夷为平地,城基上冒出了座座民房,粗犷豪放一时的城墙倾刻间荡然无存,教人心生丝丝遗憾。

耀州城墙这道奇异的风景线虽然在地球上消失了,但它高大伟岸的形象却永远停留在当年目击者的脑海里。

1934年,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和貌美若仙的妻子林徽因身临耀县,在耀州城墙下留下一张玉照,成为当今一睹昔日耀州城墙惟一可视资料,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