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出生”真的可以决定品质好坏吗?

很多人有这样一个惯性思维:和田玉就是新疆的好。毕竟“新疆和田玉”这个名字太响被大家接受了。说实话,小编初期对和田玉的印象就只一个:新疆和田玉。

和田玉是君子玉,在识别和田玉的问题上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把神秘的和田玉简单化,明朗化,让你很快就找到识别和田玉的切入点,这就是君子;反之,把和田玉越说越神秘,越说越虚无缥缈,越说越离奇,那就是小人。

莫轻信动不动就说“这是俄料”,“那是昆仑料”的大仙儿或胡乱宣扬“现在没有羊脂玉”的商家神结论,或许他只是为了让你买柜台里那些染色的石头呢?

最常见的 赏玉误区

误区一:赏白不赏脂、重脂不重润。单纯考虑玉白不白,但如果是燥白、死白也不好。

误区二:赏皮不赏体。留皮的目的是证明其是籽料,山料是没有皮的。皮固然重要,有些皮也很漂亮,但里面玉的部分也非常重要。

误区三:赏地不赏质。很多人只管产地,其实俄罗斯玉也有精品,和田玉也有品级低的玉。

误区四:赏料不赏工。有的人买料以后干脆不雕琢,出现“大玉不想琢,良玉不想雕”的情况。

其实搞明白产地问题,不如搞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好玉。每个地方产的和田玉都有自己特性,同样每个地方产的玉都有好坏之分,籽料也有垃圾籽,一文不值只能当石头用,所以藏玉认为看玉要看品质而不是产地,千万不要花重金买一些垃圾籽料或者和田出产料。

现在玉石市场有一种观念,即带皮的玉才是好玉。有的消费者在购买玉石时,十分注重外皮,专挑带皮的买,爱皮重过赏玉,甚至一皮遮百丑。只要皮好价就高出一大截,玉质、油性、韧性、密度、硬度、光泽均不以为然。如此爱皮,这也催生了造假皮现象成风,假皮造得让人难辨别真伪。许多收藏爱好者分辨不清各种玉料产地以及相应的品级,只好单凭皮色来鉴别是否为籽料,最终陷入只沉迷于皮色而忽视了玉料本身材质的收藏盲区。

真正懂和田玉的人,只会把玉的皮色视为美人之衣,恋花之蝶。把和田玉的皮色剥去,内在才是美玉。玉是体,皮是衣,先有体后有衣,皮是美化和田玉的装饰品,皮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玉是籽料还是山料的标志。因此,和田玉的美主要在自身的“体”上,而不是皮。

其实分辨产地和染色只是在“去伪存真”,不是在鉴赏高低和好坏,更重要的是对玉质料性的鉴赏和把握,对整件作品综合品相的认识,才是需要更多时间和实践去慢慢感悟的东西, 对肉质品性的认可与选择,往往对择玉是决定性的。看到一块玉,它的各项品质已经了然于心,决定了他会不会选择它,至于产地更多的是一个顺带的身份证而已,肉质不认可,或许它是籽料或其他产地,也不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