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艺术认知误区的第一步,艺术流派

从我上学以来,似乎就有着一种对任何事物进行全盘把控的欲望,那是一种寻求安全感的方式,大概只有都掌控在自己手里,才会觉得可以面对太多的未知。恰恰如此,我也曾经很容易的走了一些让我不那么快乐的歪路,对于艺术爱好者们而言,学习艺术史,并且认知艺术风格,艺术家的故事,甚至感受艺术家的表达,技法,都是快乐的。而我们在不断给这些作品和人下定义的同时,其实是在曲解艺术,我们总是希望用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和其他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各种主义把艺术家们一个个装进去。

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慢慢的打字写点东西给大家了,怠惰是我的病,总找借口说其他事太忙,大概是没有压力吧。而近期偶尔翻翻书柜上满是灰尘的艺术史,却总想给大家说些什么,想了很久,却只想到,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不只是屈服于权力和资本,我们还屈服于历史,当然历史也是一种权力。

想到这个是因为一位朋友不断追问我某个流派是如何的风格,以及那些艺术家为什么有人不符合那个风格诸如此类问题所引起的。而历史学的方法有着详实的考证与逻辑让你确信那些名状的存在,即对称呼某一流派名称与其所处的风格体系,而这个逻辑恰恰束缚了我们,正如语言习惯和语法,语句等也同样束缚着我们,大概带着镣铐跳舞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其实我很担心因艺术史按照历史脉络书写很容易成为社会发展论调的陪葬品,尽管我不一定明确觉得社会发展观点的谬误,但是艺术发展的观点我是不认可的。我们鼓励创意与智慧,但是我们并不抛弃历史。每个时代的艺术皆有其特点,各个时代却并非一定要排个优劣,而黑暗中世纪的提法却是绑架了艺术作为政治和社会层面的附庸而树立的,毕竟我们能探索发现的也不过是凤毛麟角。

我先告诉大家,每个艺术家都是人,他们可以坚守一种流派,也可以换风格和换衣服一般,甚至流派也如门派一般可以出现后又消失,它并不存在确定性,也没有可以作为终极总结的话语能够明确,不要固执地把思想的包袱带到不必要的境地。

毕竟我们享受热爱艺术,但是并不需要享受固执艺术。

今天的重点是:

截图里的朋友,你中奖了,请发地址给后台,会尽快联系出版社发出。

没中奖的朋友也别伤心,点阅读原文买也行,身外物而已嘛,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最近真忙,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