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在印度差點被吃「唐僧肉」,他默默誦經結局很是意外

提示:這個故事被記在《大唐西域記》中,在印度恆河,玄奘遇到了一群強盜。他們抓住玄奘,取來恆河水,把玄奘洗乾淨,拖上祭壇,準備開刀。玄奘自知在劫難逃,開始默默誦經。突然,“黑風四起,折樹飛沙,河流湧浪,船舫漂覆”……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然而,在玄奘西的路途上,這種故事並非僅有此例,在他遇到困境,只要一念“阿彌陀佛”,立即就能化險為夷,這是為什麼呢?

佛本生故事亦稱佛本生經,是佛經中最具文學性的作品之一。

龜茲,古國名。漢西域諸國之一。位於天山南麓。又作鳩茲、屈茨、歸茲、屈支、丘茲等。那裡是佛教最早傳入中國的地區之一。

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的克孜爾石窟是中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克孜爾石窟好幾個洞窟中都出現過一個佛本生的故事,對曾穿行於龜茲古國的商人很有吸引力。故事是這樣的:五百商人在夜間趕路,因為天黑什麼也看不見。他們的頭領,即佛陀的前世,用白氈醮滿黃油包住自己的胳膊,之後點燃氈子高舉手臂為商人們照亮了前方的路。

在這個故事裡佛陀又一次成為捨身為人的形象,而在印度民間,類似於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主要是向人們講授佛教存在的價值。

玄奘《大唐西域記》,全書十二卷,共十餘萬字,記載了玄奘西行途中親身經歷和傳聞得知的138個國家和地區、城邦,超越了時間、地理和宗教的限制,是我國古代一部不朽的史地名著,甚至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在這本書裡,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是玄奘每到困難是都能遇到好人,而在一些緊急關頭,只要他一念“阿彌陀佛”一切都會化險為夷。現在,讓我們舉這樣幾個例子一起來說說。

故事一是:玄奘取經途中,來到瓜州當地的一所寺廟禮佛。在那裡,他遇見同樣也來禮佛的胡人石槃陀(據說這個人就是《西遊記》裡孫悟空的原型)。隨後,玄奘為石槃陀授戒,成了石槃陀的師父。為與師父一起穿過大漠,石槃陀從當地一位老胡人弄來了一匹識的途老馬。但在去玉門關的路上,玄奘和石槃陀迷路了,走了整整兩天又折了回來。兩個人精疲力竭地躺在曠野地裡,半夢半醒的玄奘彷彿看到石槃陀向自己拔出了明晃晃的刀。原來,唐朝的法律非常嚴格,偷渡者是死罪,協助偷渡者亦是死罪,石槃陀雖說是跟著玄奘出來了,但還是有些怕,想殺死玄奘一走了事。玄奘發現後,不慌不忙,誦讀經書,念起了觀音菩薩。石槃陀見了,收起了刀子,離開了玄奘。

故事二是:沒有護照的玄奘一個人孤零零地走,沒有護照的他要想繞過玉門關。沿著馬糞與白骨前進,他終於到達白墩子。白天,他怕被人發現,趴在沙溝裡,晚上偷偷來到水源旁取水,但卻被哨兵抓住了。

哨兵把他帶到了一個叫王祥的管事的人那裡。王說:“您就不要冒險西去了,還是到我老家去講經吧!”他說:“為探求佛學真諦,貧僧絕不東移一步。大人若不肯放我西行,我寧願受刑!”

沒想到王祥也是一個佛教徒,被玄奘的虔誠感動了,不但給了玄奘很多給養,還告訴玄奘:“第四烽的校尉王伯隴是我的一個宗親,也是心地和善之人,你只要說是我送你來的,他一定會幫助你。”就這樣,在這二位姓王的軍人的幫助下,玄奘成功“偷渡”。真是阿彌陀佛!

故事三是:在印度的“聖河”——恆河,玄奘乘船沿河而行,遇到了一群強盜。這些強盜除了搶錢之外,還有著特殊信仰——每年秋天都要尋找一位英俊出眾之人殺掉來祭祀神靈。他們抓住了玄奘,取來恆河水,把玄奘洗乾淨,然後在樹林裡整地設壇,拖玄奘上祭壇,準備開刀。玄奘自知在劫難逃,盤腿危坐,開始默默地誦經。突然,“黑風四起,折樹飛沙,河流湧浪,船舫漂覆”。 強盜們大驚失色,趕緊放下屠刀,歸還玄奘衣資,頂禮辭去……

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僅僅是一種巧合嗎?在這裡,我們不能說玄奘虛構了故事,但也不能不承認這中間有著宗教的影子,尤其是面對最後一個故事。

在家都知道,古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塊古老的土地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誕生地,因此,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鮮明而又強烈的宗教性、多樣性和包容性。而佛教除了我們上面說到的佛本生的故事外,在佛經中也有許多寓意深遠的故事。這些故事大多以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為基礎,傳達以解脫、慈愛、平等、無私、善良、誠信以及善惡因果,都是當時佛陀住世說法時,用以教導弟子的精要。(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