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汉中苦学报国终成科技泰斗!《寻找师昌绪》在西安首演

在烽烟抗战的大后方汉中有着享誉抗战教育三大坝之一的城固古路坝(其余二坝为成都华西坝、重庆沙坪坝),始建于1888年,是当时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由荷兰人设计,我国优秀工匠施工修建,整个建筑群设计独特,构思巧妙,用料考究,建造工艺高超,具有很高的观赏性,现存有主教公馆和修女院话剧。

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 邬正鹏 摄

1937年西北工学院即现在的西北工业大学,借古路坝教堂的房舍,在此办学长达7年之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当年此处僻静优雅、山花遍野,校舍艰苦。在这样的环境下,师昌绪先生(1918——2014)、吴自良、赵洪璋等莘莘学子在此求学,1945年毕业后,做为全班第一名,师昌绪被推荐到资源委员会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从事炼铜工作,后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他与其他爱国留学生突破重重障碍回到祖国后,他为我国科学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0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师昌绪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是著名的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图片来源 西工大官网

师老曾在2004年亲临汉中城固古路坝为当年西北工学院立纪念碑。

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 邬正鹏 摄

5月20日晚,话剧《寻找师昌绪》在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学生中心上演。 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校长汪劲松与千余名师生一同观看演出。

《寻找师昌绪》是由西北工业大学打造的一部爱国主义校园话剧,是中国科协“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汇演剧目。该剧运用“师生演校友、师弟演学长”的方式,缅怀西北工业大学杰出校友师昌绪院士,追溯学校历史,以话剧的艺术形式阐述西工大精神。学校特邀上海戏剧学院王伯男教授编剧;国家话剧院导演、国家一级导演、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吴晓江担任导演。剧目以“戏中戏”的艺术表现手法,讲述了我国战略科学家师昌绪院士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心系祖国、身体力行的人生信条。通过讲述师老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人生智慧,传递大国工匠的操守与品行,激励广大新一代西工大学子向师老学习,展现了青年一代坚定报国志向、逐步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邬正鹏综合网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