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治便祕 中醫給你支妙招

調治便秘 中醫給你支妙招

□ 鄧沂 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便秘不是小毛病,是造成健康受損、精神負擔加重、生活痛苦、生活質量下降的“元兇”之一。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便秘不再是某些人群的“專利”,開始青睞幾乎各類人群,如現代人飲食普遍過於精細,葷多素少,膳食纖維攝入過少,飲水量少;老年人體力衰弱、生理功能衰退、大腸蠕動緩慢,又因功能性便秘而長期使用導瀉劑;辦公室一族、青少年學生久坐不動,缺乏運動,精神緊張,壓力山大;婦女進食量較少、飲水不足,孕產婦營養過剩、活動不足等,致使便秘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已然成為諸多人群的“難言痛苦”。

中醫對付便秘、解除便秘的妙招很多,諸如藥物內治外治、針刺艾灸、推拿按摩、食療藥膳、氣功鍛鍊等。以下介紹可以居家調治便秘的食療藥膳、中藥外治、按壓穴位等解秘妙招:

食療藥膳

食療藥膳解秘,具有良藥可口、簡單方便等特點,通常按便秘虛實兩大類七個證型辨證施膳:

熱秘 表現為大便乾結、排便困難,伴口乾口臭、面紅心煩。宜通便瀉熱,可選生軍茶,取生大黃(別名生軍)4克,以沸水沖泡5分鐘,加白糖適量調味,代茶頻飲,一日1~2次。

冷秘 表現為大便艱澀、排出困難,伴腹部冷痛、不喜按壓、手足不溫、或有噁心嘔吐等。宜溫裡通便,可選薤白粥,取薤白10~15克(鮮者30~50克),與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溫食,一日1~2次。

氣秘 表現為大便乾結或不甚乾結、欲便不得或便而不爽,伴腹脹腸鳴、胸脅脹悶等。宜行氣通便,可用木香檳榔粥,取木香、檳榔各5克水煎留汁,入粳米100克煮粥,粥將熟時加冰糖適量,稍煎化開即可,溫食,一日1~2次。

氣虛秘 表現為大便並不乾硬,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用力努掙則汗出短氣,伴精神不振、身疲乏力。宜行氣通便,可用牛髓膏,取人參、山藥、桃仁、杏仁各60克、核桃肉90克研為細末,牛髓90克放入鐵鍋內,加熱溶化,再加入蜂蜜240克熬煉,煮沸後濾去滓,加入藥末,用竹片不斷攪拌,至黃色為度,候冷,瓷器盛裝備用,用時每次5~10克,空腹嚼食。

血虛秘 表現為大便乾結、排便不暢,伴面色無華、頭暈失眠。宜養血通便,可用奶蜜飲,取黑芝麻25克搗爛,用煮好的牛奶、蜂蜜各50毫升調勻,清晨空腹飲用。

陰虛秘 表現為大便乾結、狀如羊屎,伴形體消瘦、口乾口苦。宜養陰通便,可用桑椹地黃蜜膏,取桑椹500克、生地黃200克水煎2次,合併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濃縮至較稠黏時,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 每次1湯匙,沸水衝化服,每日2次。

陽虛秘 表現為大便幹或不幹、排解困難,伴面色青白、畏寒肢冷。宜溫潤通便,可用鎖蓉羊肉面,取鎖陽、肉蓯蓉各5克水煎留汁,待涼,取麵粉200克,以藥汁合面做麵條,用羊肉湯煮麵,加蔥、鹽等調味即成,作主食或點心食用。

按壓穴位

按壓穴位解秘,既可由他人幫助,亦可自我操作,具有簡單易學、使用方便、作用確實的特點,介紹一些簡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按壓天樞穴 天樞穴位於中腹部,肚臍向左右各三指寬處,左右各一個。站立位、坐位、仰臥位均可,在排便前10分鐘用雙手拇指分別按壓兩側天樞穴,使指按處有酸脹或疼痛感,按壓由輕到重,持續3~5分鐘。有調理胃腸、降氣通便的作用,適用於所有便秘。

點揉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在臍上4寸,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中點處。坐位或仰臥位,用食指或中指點揉中脘穴,持續約1分鐘。有健脾和胃、調理中焦、降逆通便的作用,適用於所有便秘。

按揉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在臍下3寸,前正中線上。仰臥位,用一手拇指(或中指)指腹放在關元穴上適當用力按揉1分鐘左右。有益氣通便的作用,適用於氣虛秘。

按揉腎俞穴 腎俞穴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左右各一。坐位,兩手叉腰,拇指向前按於同側肋端,中指按於腎俞穴,適當用力按揉30~50次。有益腎助陽,強腰通便的作用,適用於體虛便秘,尤其適用於中老年各種便秘。

按揉支溝穴 支溝穴位於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的空隙處。坐位或仰臥位,用對側拇指按揉支溝穴,以穴位處有酸脹感為宜,持續約1分鐘。有宣通氣機,促使津液暢通,大腸傳導功能復常的作用,適用於實秘,尤其以熱秘、氣秘最為適宜。

按揉三陰交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坐於床上,雙膝微曲,以一側拇指指腹按住對側三陰交穴,輕輕揉動,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有健脾益血、調肝補腎的作用,適用於血虛秘、陰虛秘。

按揉內庭穴 內庭穴位於足背,第2、3趾間縫紋端.坐於床上,雙膝微曲,以一側拇指指腹按住內庭穴,輕輕揉動,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有清瀉胃火的作用,適用於熱秘,尤其適用於年輕人或體質壯實者因過食酒肉辛辣所致的便秘。

揉搓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足底部,足趾蹠屈時,約當足底(不包括足趾)前三分之一凹陷處。盤腿坐於床上,用兩拇指揉搓兩足心湧泉穴,朝足趾方向來回搓,各100次。有滋補腎精、調補五臟、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各類虛性便秘,特別適用於陰虛秘。(鄧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