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黔茶,汉朝时为贡茶,却声名不显,今朝厚积薄发

茶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名片之一,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中国的名茶数不胜数,贵州的都匀毛尖属于贵州三大名茶的一种,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毛主席于1956年亲笔命名。而黔茶更负盛名的是,它悠久的历史。

都匀毛尖

1980年7月,一枚疑似茶籽的化石在晴隆和普安两县交界处的营头大山上发现,经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这个化石确定为第三世纪莫、第四世纪出的茶籽化石,距今有100万年以上。这证明了贵州是中国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

茶籽化石

早在西汉汉武帝时期,黔茶就已成为朝廷贡茶。根据唐朝陆羽的《茶经》显示:“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古代的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就是指今天的遵义,铜仁等地。可惜的是,宋元以前的早期统治者对贵州经济的不看重,加上贵州的地理条件,交通极其不便,尽管黔茶曾贵为贡茶,也没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陆羽茶经

如今黔茶的文化味道,最具特色的是毕节、威宁一带人们常喝的烤茶,一个砂罐。一个水壶,用木炭烧火,这样的烤茶喝起来有一种焦香,风味十足。

近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贵州加快了茶产业发展步伐,2013年茶园面积发展到611万亩,跃居全国第一大省。随着市场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知晓贵州不仅产茶,而且产好茶的人也越来越多。

黔茶采摘

接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早在千年之前,随着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传播,黔茶早在东南亚地区有着极高的声誉,如今更是可以将千年以来的历史交往发挥下去,相信在未来,黔茶一定会书写中国新时代茶叶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