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农村夫妻开特色馒头店,不用发酵粉,一天蒸5000馒头月入2万


图片中正在将馒头上笼屉的小伙名叫汪伟,出生于1992年,老家是山东临沂市郯城县,目前在菏泽开了一家呛面高桩馒头店,他与妻子张尹一起经营着这家馒头店,每天这对90后小夫妻忙的不亦乐乎,把小店经营的有声有色,成为了90后夫妻异地成功创业的范例,今天我们就看看他们的故事。


在创业开始,不少人会感到迷茫,但是汪伟他们小两口却没有经过多少犹豫,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蒸馒头虽然干的人多,但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吃的人更多,而且大家每顿饭都得吃。图为制作好的高桩馒头。
汪伟说,确定了创业方向后,他想到了济南认识的一位蒸馒头的师傅,当时他在济南打工,与那位师傅因为隔壁而相识,2016年春节汪伟就找到师傅说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师傅老家是菏泽,有一手制作菏泽呛面高桩馒头的技术,在得到支持后,他开始跟着师傅下功夫学习,由于吃苦又肯学,时间不长汪伟就学得有模有样了。

好多创业的人都是选择在家乡,毕竟人地都熟悉,但是汪伟、张尹夫妇却选择了异地的城市,谈到这个经历,也是颇有巧合。在开店之前,汪伟跟妻子从来没有到过聊城,在这里也没有任何朋友,与聊城结缘完全是因为购买蒸馒头的设备时途径这边,结果一下就看好了茌平县贾寨镇这个地方。
后来汪伟夫妇通过5万元贷款开起了这家馒头店,据了解,他们每天从凌晨4点开始工作,要一直忙活到晚上9点,每天上午蒸三大锅、下午蒸四大锅,一天要用掉大约16袋面粉,蒸出5000多个馒头。
店里的馒头类型很多,并不仅仅局限在常规的白面馒头,还有高桩馒头、圆馒头、花卷、发糕、玉米锅贴、巧克力馒头、黑米馒头等多个品种。图为制作好的红枣发糕。
汪伟说,他们制作馒头有自己的特色,他们不用发酵剂,而是用老面头这种传统方式制作,制作出来的馒头非常有嚼劲,受到大家喜爱。
汪伟正在将制作好的玉米锅贴上笼。
汪伟说,虽然现在很辛苦,没有周末休息,但是毕竟全家人看到了希望,据了解,店里的馒头每个在四毛到一块不等,按照当前的销量,月入差不多2万元。
谈到创业的艰辛,汪伟说他和妻子两个人有了一儿一女,老大是男孩5岁多了,老二比较小是个女孩,之前两人打工,一个月仅有几千块钱的收入,养活孩子和一家人实在很勉强,既然也为人父母了,总要为孩子的将来想想,所以累点苦点不怕,只要能把日子过好了。
可以说,90后汪伟夫妇创业的故事代表了另外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学历不高,却也不想甘于打工的平庸,通过自己的干劲和闯劲成为了创业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