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的龙场,王阳明到底经历了什么?


正德元年,王阳明抗疏救忠良,得罪阉党刘瑾,遭遇廷杖下狱,随后谪守贵州龙场。正德三年,王阳明37岁,这一年的三月到达龙场驿。


王阳明到达龙场后,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荒凉景象。幽深空谷,密林蔽日,方圆百里见不到一个人影,只有一些当地的少数民族,可惜语言不通。虽说是驿站,却没有一个栖身之所,还需要自己动手修建房屋,其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与风雨为伴,与蚊虫为邻,前路茫茫,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光明。如果说这是上天对他的一种考验,那么这样的考验对于一个官宦子弟来说实在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壕沟,有如天雷地火,摧残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然而,王阳明是什么人呐?曾入佛道两家,皮肉饥寒之苦怎能奈何得了他呢,他的灵魂曾是经历过万般的洗礼,早已不受外物所困。与他相伴的几个家丁可没有他这样的精力,开始意气消沉,抑郁寡欢。王阳明不得不肩负起对他们正能量的输送工作,给他们唱唱歌,讲讲笑话。
作为一个从小就有当圣贤理想的人,怎能让生命时光在这种平淡无奇之中流逝呢。即使看不到前方的光明,如果安顿不了心灵,这样苟活于世又有什么意义呢?
难道想做圣贤有错吗?圣人之道又到底在什么地方?生又何欢,死又何惧?给自己凿个石棺吧,我就躺在里面了,直到找到通往圣境的大道。请看下篇文章《龙场的那一夜,王阳明到底悟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