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近海德格尔

据说,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处境,是一个哲学问题。

又有朋友说,哲学不是学出来的,是思考出来的。你看,你经常听的陈绮贞就是学哲学出身的,她的《鱼》就很有哲学腔。

于是哲学外行的我信了,为了让自己头脑清楚点,前几年开始有意识地读点哲学书。

扫盲读物为英国大才子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籍》,和清华哲学女博士哲不解的《不疯魔不哲学》,前者介绍了西方哲学史上六位哲学家,后者介绍了最著名的二十余位哲学家的生平传记和代表哲学思想。

理性世界自有它的稳定和乐趣,这两本书的优势是文风足够轻松幽默,语言足够简单生动,至少可以让没有哲学基础的你读得下去。

很喜欢阿兰·德波顿对哲学的描述: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我们解读自己弄不清楚的痛苦与欲望的脉搏,从而让我们摈弃错误的方案,制定的幸福的计划。

同时也喜欢他对最好的书的定义: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

当然,你也可以走正统的路子,看看著名入门读物《苏菲的世界》,及经典的罗素《西方哲学史》、柏拉图《理想国》、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类的。然而我自己也并没有好好看过这几本。

扫盲后,又找来叔本华的几本书看,比如《人生的智慧》、《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前者也是很容易读懂的,后者需要费一番脑力。

然而,人总要读些难读的东西,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阅读。如果一个人总是只看自己看得懂的书,等于是重温一遍已知的东西,何以进步。

无知者无畏,冲着一句“人,诗意地栖居”,找来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以为作者很诗与远方,结果被自己蠢哭了。真是比文学天书《尤利西斯》还难读,翻了半天,内心是崩溃的。

你知道它是字字珠玑,每个字你也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你就是接近不了,融不进去,真是尴尬了。

晦涩难懂的海德格尔就这样被压箱底了。

最近,朋友推荐了一本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特为一般读者撰译的《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是一本提纲式的存在主义哲学入门书,原稿是他做博士论文时随手摘译以备以备使用的材料,所以非常简约。

作者从海德格尔大量著作中精选160余条语段翻译整理而来,分为“存在的真理”、“思想的任务”、“语言是存在的家”、“人,诗意地安居”、“技术和人的命运”五个部分,另附三篇重要论文。大致勾勒出海氏思想的轮廓与话题中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接近原著,进入海德格尔极富魅力的、邈无涯际的精神王国。

喝一碗鸡汤,只能维持两三日。而建立在理性和思辨基础上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可以给我们更深更持续的慰藉。

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寻找人生的意义,如果你曾感到过迷茫,那么你可以试着翻开这本书,也许你并不能直接从中得到答案,然而或许你可以得到寻找答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