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刀尖上的“非遗”传承

带着历史文化的符号

中国的木雕,在恢弘大气的皇宫里,在素净幽深的园林中,在青砖灰瓦的民宅内,还在朝夕相处的家具上。古人素来喜爱运用雕刻,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通过每一处细致深入的刻画,把它们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

红木家具是承载着历史,与雕刻这一项古老技艺相得益彰的产物。家具上雕刻装饰,赋予了家具新的审美含义,是对大自然材质的珍惜,其纹案也是对历史的记载。只有手工完成的雕刻作品,才能包含雕刻者的思想,表达传统文化的精髓,匠人以刀代笔,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雕刻作品。

在古典工艺家具的艺苑中,久负盛名的仙作家具宛如一朵奇葩,历经唐宋元明的锤练积淀,而逐渐成熟形成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成为尽显东方神韵的艺术瑰宝。2014年11月,“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当下建设发展中,更是不能松懈对非遗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雕刻匠人,是万千手工艺人中的一种,是凝结着世代相传的民族元素和文化基因,在岁月长河中,延续着古老技艺的生命和传统文化的记忆。

手工雕刻蕴含生命力

一名雕刻师的成长,需要的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专注与投入,才能够将雕刻刀运用自如到心手相连的地步,才能够真正将刀下所雕刻之物的形、神、情兼顾,真正塑造出有灵魂的传神器物。

在古典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中,雕刻在装饰手法中占有首要地位,主要技法表现可分为:浮雕、透雕、阴雕、圆雕等四种。

浮雕

是家具雕刻装饰的主要技法之一,有深浅之分。浅浮雕是将所浮凸的雕体一般不到立体雕的二分之一,比较接近线条雕刻,纹饰突起,轮廓明显,具有清逸雅静的装饰感。深浮雕则是一种多层次、多深度浮凸高度的雕刻,它以刀代笔,如同描绘,有一种流动的线条感,它不象浅浮雕那样,而更像一种雕塑,追求的是形象的逼真性与完整性,给人一种温文尔雅之感。另外,深浮雕的底面不象浅浮雕那样被处理成“平地”,经常要处理成“锦地”,即在底面还要进行再雕饰。

透雕

将花板底子镂空的一种工艺手法,它通常只雕刻器物的外表面。透雕深受建筑木雕的影响,因为这种雕刻将底子镂空了,能产生一种穿越木质感觉的视觉,具有浮雕的灵秀之气。与其它雕刻手法相比,透雕大都纹饰简单,所设计的通透效果,完全是为了克服滞闷。明式椅具中,靠背椅独板上常锼出各类形状的透光,在光束之中展现变化,又不失简洁的主观迫求。

阴雕

又称“沉雕”。系指凹下去雕刻的一种手法,正好与浮雕相反。这种雕刻技法常常要在经过上色髹漆后的器物上施工,这样所刻出来的器物能产生一种漆色与木色反差较大近似中国画的艺术效果,富有意味。其雕刻内容大多为梅、兰、竹、菊之类的花卉,也有诗词、吉祥语之类的文字。这种技法主要雕于髹漆家具,同时又是漆器家具常用手法。它与线刻同属于“阴纹”装饰,但也有区别。如果说前者是“白描”,阴刻即是“写意”。

圆雕

是一种完全立体的雕刻,前、后、左、右四面都要雕刻出具体的形象来。它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艺术感的雕塑艺术,作品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植物,题材以吉祥为主,供人们欣赏为目的,是清代家具的主要特征之一。

如果说木工是家具的躯体,那么雕刻便是其灵魂。「木匠」有手工艺者朴素的情怀,手工体现了红木文化的精髓,家具则是心手合一的艺术。匠人本身是一种诗意的生存,他们创造着生活中的艺术美。

买红木上5833官方链接:www.5833.com

淘宝链接:https://5833.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