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五月十三!火热中盛开传统民俗之花

传统文化

能够跨越历史鸿沟

依然鲜活的在我们面前展示

民间的传承与创新

是传统文化命根

传统文化也成了农村发展的灵魂

昨天,是农历五月十三,这一天对于缙云县壶镇镇金竹村来说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日子。因为每年五月十一到五月十三金竹村都要举行“迎关公案”的盛大民俗活动。今年的6月24日(农历五月十一)至6月26日(五月十三),金竹村举行了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的“迎关公案”活动,延续传统民俗文化魅力。

县委常委、壶镇镇党委书记田健晖

县民宗局局长杨月星

壶镇商会会长,壶镇乡贤联谊会会长,天喜控股集团董事长吕天喜

壶镇镇金竹村党支部书记

朱利强

民间是关公崇拜形成的源头、成长的土壤、发展的基础。民间大众的关公崇拜,一方面是崇敬关公人格,把关公的优秀品德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榜样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另一方面是崇拜关公的神格力量,企盼关公的神灵护国佑民,带来风调雨顺的丰收年景,保佑大家过上安宁的日子,保佑每一个家庭平安和顺。

每年五月十一到五月十三是民间祭祀关公的一个重要日子。金竹的“迎关公案”起始于明隆庆,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当时金竹一带闹瘟疫,村民求于关公,每每灵验,村民为感谢神灵便在这个时候举行祭祀关公,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迎关公案。金竹迎关公案于2012年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逢在这个活动期间,附近村庄的人们一起涌向金竹,届时金竹村人潮涌动,人声鼎沸。金竹的 “迎关公案” 一直沿袭传统的活动模式,其案队组成分为四部分:前导为先锋、鼓乐队;接着是肃静回避牌、神幡旗队、神龛香亭,再是三牲、五谷供品,最后是罗汉队、钢叉队、三十六行等表演队伍。

今年的关公案着力打造传统庙会特色也有了新的亮点

村容村貌环境改造。与往年不同,金竹村自被浙江省农办,浙江省民政厅评为历史文化名村,重点保护利用村以后着力打造千年古村的建设,街道路面整治,文化长廊建设古色古香、雕梁画栋。金竹村建村于北宋中叶,原名叫琴溪,后又因山上长有一种竹节上下斜生的观音竹,色泽如金,故又称“金竹”。千年的历史沉淀,赋予了金竹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村内还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如今这些古建筑做了相应的修复和保护,将金竹从文字上的千年古村,落实到生活中的千年古村。

金竹·迎关公案村容村貌

传统民俗突出打造。今年的金竹庙会,主要就是在打造传统文化方面。本次庙会中长旗、钢叉、罗汉、翻猪刀等传统表演节目外还有三十六行的节目表演,三十六行,主要以古时候各种职业为原型,三姑六婆、五行八作、三教九流都可以成为表演内容。表演形式灵活多样,将过去先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呈现在现代人的眼前。

金竹·五月十三三十六行

缙云婺剧文化融入。缙云婺剧有悠久的历史,保留的缙云最早的古戏台建于明朝嘉靖年间。6月9日缙云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称号。金竹迎关公案积极融入婺剧元素,组织“少年婺剧风”踩节队伍与之前组建的“少年钢叉队”一起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充足准备。

金竹·少年婺剧风

五月十三是金竹迎关公案会案的日子,这一天整场庙会将达到高潮!昨天的天气最高气温达到38~39℃但高温的天气依然阻挡不了前来观赏庙会的人群,把现场的气氛烘托如天气一般火热!其实,如今的赶庙会和过去是有一些区别的,我们想每一个前来赶会的人,或者说是庙会的本身与神无关、与庙也无关,更多的是对记忆的回味与咀嚼!

我们高喊要树立文化自信。但什么是文化自信?就是对我们自己乡土文化的热爱,举手投足中即使经过历史磨砺依然弥新,就是像这样的无数的热爱汇聚成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在传承中不固步自封,开始去与时俱进,让传统更具时代气息。

当那急促的锣鼓喧天响起,便是扣动每一个前来的人心门的时候,总能吸引四乡八邻的人熙熙攘攘的挤在一起,谁都不肯错过这一年一度的“乡村节日”,品味饕餮文化盛宴。就庙会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浓浓的乡情夹杂着的亲情。在这种传统的岁月里,人们守望着平淡,守望着来年,守望着幸福。

很多远道而来的游人,都会因为金竹的关公文化而动容,顶着烈日参演人员按部就班一丝不苟地为前来赶会地人们全力展现。传统唯有在民间扎根才能更具生命力,这样地生命力才能让过去的文化得以承继,从而去打破任何限制反哺村民。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钢叉舞

旗袍秀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的金竹,油纸伞在慢慢打开,在百年的回廊下那是一幅江南最美的画卷。一抹莲步轻扣青石台阶,看远山的水墨映染着金竹千年古村,一抹淡雅泼洒在绿影间,笑吟吟站在岁月的路口,与来往的路人一道回眸千年。

长旗、神幡

整个迎案队伍绕村踩街

先锋长号高扬

不仅让现场的气氛更加庄严

也把在场人们的心紧紧揪住

钢叉舞,是一种流传在缙云的古老的汉族民俗表演艺术,钢叉舞表演主要动作有“双手花”、“转腰”、“滚背”、“过腿”、“调车”、“开四门”、“上栲”、“下栲”、“飞叉”等多种。震撼的钢叉,配上高耸入云的长旗,让这个表演极具观赏性。

近期获得的省级金奖“叠井”表演

“焚马谢案”,是整个金竹迎关公案最具特色的环节。正二三月,金竹与临近村的村民,为了兑现心中的愿望,常常要在关公眼前许下一只纸马。五月十三还愿时,将与真马一样大小的纸马抬到关帝庙前还愿。众所周至,关羽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传说他的坐骑就是赤兔马,所以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给关老爷送上战马,让关老爷统领千军万马,为百姓祈福禳灾,表达平安美好的愿望。

金竹村·关帝庙

从金竹村党支部书记朱利强先生那里了解到,本次金竹迎关公案将近600多参演人员。少年婺剧风、三十六行是本次庙会主打的特色,未来金竹迎关公案将会吸纳更多的缙云传统文化,打造金竹活在生活中的千年古村文化。

工作人员朱波为直播间微友介绍这次荣获省级金奖的“叠井”表演。

在白天整个迎关公案活动结束之后在今年的主会场金一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汇演

非遗展示《闹花台》

非遗展示《旗幡》《先锋》

金竹村村民主任致辞

舞蹈《欢天喜地》

民俗表演《哑背疯》

非遗展示《叠井》

缙云婺剧《魁星》

少儿婺剧独唱

舞蹈《彩云追月》

《鬼步舞》

《部族猎叉舞》

二胡、笛子合奏《天路》

婺剧折子戏《断桥》

金竹迎关公案,作为地方的传统民俗文化融入了人们信仰和追求,极具区域特色这是一种人文传承,让记忆中的故事在现实的生活中重新演绎。对于金竹人而言是文化的象征和符号。可为促进全域旅游与文化传承发展构建平台,当然也能为促进邻里和村庄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8年的迎关公案

在一天的火热和激情中结束2019年我们五月十三金竹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