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每天40度高温下绑扎一吨钢筋为儿女离家9年:可怜天下父母心


47岁的许月琴来自安徽安庆,那里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但是她和丈夫汪再华却不能一起安稳的在家乡生活。为了供养两个孩子上学,许月琴跟随汪再华已经在外打工近9年多。5年前他们从北京燕郊来到天津,跟随劳务公司辗转在天津大大小小的工程现场,如今他们在天津继续做钢筋工。


在工地里绑扎钢筋算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但对于女性来讲工地上的任何一件工作都显得不那么轻松。进入夏季许月琴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之前就要进入施工现场工作,每天要绑扎1吨左右的钢筋。
当日,天津的室外温度已接近40摄氏度,暴露在太阳下的钢筋表层温度高达70摄氏度左右。为了避免被钢筋烫伤和钢丝扎伤,许月琴在酷暑中仍要全副武装,穿着长裤长衫作业。每天傍晚下工的时候她的身上全已被汗水浸透。随着建筑的升高,许月琴也要踩着钢筋不断地爬升,她永远站在离太阳更近的位置。

许月琴怕高,早年遇到需要在高处绑扎的情况,她都不敢上去。经过这些年的磨练,如今9米多高的钢筋墙,她几秒钟就爬了上去。
同在工地上班的丈夫汪再华在施工间歇给许月琴送水。他们有两个孩子,弟弟今年14岁在老家安徽上学,姐姐今年19岁刚刚大学毕业,之前在北京读大学。在姐姐上大学时,两个孩子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将近7万元。为了两个孩子,汪再华十几年前就外出打工,这些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北京、杭州、厦门、无锡、宿迁、杭州、天津等全国十几个省市。后来许月琴也跟随汪再华走出了家门。这几年来,两人的收入基本上都给了两个上学的孩子
汪再华在项目上是一名钢筋工,他每天要扛着几十斤重的钢筋爬上爬下。他说天热的时候干活就会心慌,但有时候挺一挺就过去了。作为钢筋工的负责人,施工现场一忙起来也就忘记了身体上的不适。

根据规定夏季高温时段采取错峰施工,但就是这样汪再华也得不断地擦拭汗水。
许月琴干起活来非常利落,往往她都能提前完成一天的工作量。闲暇的时间她就会帮助工友们抬钢筋,虽然她一人无法抬起几十近重的钢筋,但能帮上工友们一把对她来说也是挺开心的。
许月琴在整理钢管。由于建设进度很快,大厦每天都在长高,不停会有脚手架上钢管拆卸和安装。许月琴没有能力拆装脚手架,她只能在地面上把一些散乱的钢管摆放整齐,让工友们用起来更方便一些。许月琴在整理钢管。由于建设进度很快,大厦每天都在长高,不停会有脚手架上钢管拆卸和安装。许月琴没有能力拆装脚手架,她只能在地面上把一些散乱的钢管摆放整齐,让工友们用起来更方便一些。

每天收工后许月琴都是一脸疲惫,患有腰间盘病的她已渐渐适应不了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工地上都是按天发放工资,为了能多赚些钱许月琴几乎没有休息过
许月琴和汪再华住在两对夫妻合住的“夫妻房”里。其实远在他乡的他们没有太多的奢求,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每天下工后许月琴都会坐在床上翻看孩子们的照片。她总是说:“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儿子不到6岁的时候,我们就出门打工了。孩子一直跟随姨一起生活,如今已经14岁了,她仍旧没有回去,心里很是愧疚。”她想着等女儿上班可能就好了,这样她也能回去陪陪孩子了。
宿舍为员工准备了食堂,但许月琴和汪再华基本上不去吃。一方面是他们吃不惯当地的饭菜,另外最主要的还是觉得食堂的饭比较贵,想省些钱给家里寄回去。
傍晚,许月琴和汪再华在工棚外搓洗工服,汪再华说:“一天下来身上所有的衣服都湿透了,气味也很难闻。如果不洗一下,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出门。”
许月琴在晾刚刚洗过的工服,这是她一天下来要做的最后一项工作。
许月琴工作的地方就在繁华的市中心,走出工地随处可见高档的商场和写字楼。有时晚上她也会来到附近的商场里转转,看看自己喜爱的衣服,但面对难以接受的价格,不禁有些伤感。
许月琴喜欢用手机在天津的繁华区拍照片。背后的高楼下面就是夫妻俩每天工作的地方。许月琴说,她会把这些照片发给孩子看看,希望等他长大了也能来这些大厦里上班。 注明:本文图集转自《中国人的一天》,原创作者麦田,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