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地产人的“打鸟”乐

中国建设报

“打鸟”是摄影爱好者间一个约定俗成的词,意思是在很远的地方,用长焦镜头拍摄鸟类照片。因鸟体型较小且十分机敏,为了拍到理想的照片,摄影爱好者必须远离鸟类,用长长的镜头瞄准,就像打靶一样,所以叫“打鸟”。

刘安/摄

城市转身向绿

“这是天鹅、斑嘴鸭、白颧,那是黑嘴鸥、丹顶鹤、灰鹤。你看,还有赤麻鸭、云雀、虎纹伯劳、朱雀、秋沙鸭……”刘安如数家珍,讲述着每幅作品背后的故事。打渔山曾是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主战场之一。这片昔日英雄的土地,今日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候鸟驿站。打渔山区域内,目前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灰鹤、赤麻鸭、鸥类、鹭类、鹬类等栖息。近年来,从西伯利亚南下葫芦岛的珍稀候鸟越来越多。候鸟对环境变化敏感、栖息环境要求很高,随着环境保护力度提升,对于开发企业和项目业主而言,无疑是最乐于看到的结果。

鸟儿之所以越来越多,多是由于葫芦岛践行新发展理念,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刘安说,这几年,葫芦岛的产业结构发生很大改变,传统重工业越来越少,环评越来越严格,真正给破坏绿水青山的行为套上了紧箍。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拒绝了所有污染企业进驻,最珍贵的2.9公里海岸线都在打渔山园区。我们计划用3~5亿元资金,规模投放到海岸线建设上。”葫芦岛市连山区打渔山管委会杨洪波介绍说,“新上的项目都是环保项目。”据透露,首开地产所在的打渔山开发区计划用5年时间,将目前约两万人口的园区,发展至年产值100亿元、税收5亿元,人口10万人左右。

爱鸟人在行动

严格意义讲,刘安作为一名地产人,在接触首开提香湾项目之前对鸟类并无太多认识。在当地护鸟志愿者的感染和带动下,刘安对环境和生命有了敬畏,对鸟儿的喜爱成为痴迷。这其中,不得不提到聂永新。

上世纪90年代初,聂永新及其爱人承包了打渔山经营畜牧养殖。她发现,随着牛羊数量增多,山上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她了解到,地理位置特殊的打渔山有丰富的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更是国际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栖息地。聂永新朴素的生态保护思想就此生根发芽。此后,她毅然放弃红火经营的养殖事业,开始修复打渔山。

22年来,聂永新始终住在打渔山,并自筹资金,依靠一己之力栽种了30余万棵林木。今天,打渔山已拥有2200亩山林,湿地里各种野生动物休养生息,为葫芦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2017年3月,她在打渔山发现筑巢孵化的长耳鸮。这是辽宁首例用影像资料记录发现的长耳鸮繁殖幼鸟,充分说明其生态链条正在完善并达到平衡。

在聂永新带动下,葫芦岛成立了环保志愿者组织,人员遍及30多个乡镇,足迹遍布261公里海岸线各个乡村。聂永新认为,打渔山需要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保护措施。春季候鸟迁徙时间从3月上旬至4月末,天气相当寒冷,救助被困特别是落入池塘湿地的鸟类来说尤为困难。但即便如此,聂永新用所学知识救治的候鸟无一死亡。

护鸟志愿者行列愈发庞大。聂永新用打渔山湿地中各种鸟类的图板做宣传,让人们走进打渔山,了解鸟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

“鸟儿是能够感知人的。如果你和鸟儿有缘分,当你在远处安静地拍摄时,鸟儿会翩翩起舞,展示最美丽的身姿。”刘安说他很有“鸟缘”。有一次,他发现了一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竟对着镜头翩翩起舞,令人称叹。后来,刘安将照片发给当地专家,对方回复称“葫芦岛已经十多年没拍到白鹤了”。

“珍惜每一平方公里湿地”,在刘安看来,爱鸟护鸟要从娃娃抓起,让保护绿水青山的意识从小就根植于孩子心中。刘安还认为,生态环境保护并不仅是看起来美,更重要的是尊重生态规律。例如,打渔山之所以成为水鸟家园,与其泥滩海岸有关。

“泥滩看起来不像沙滩那么美,却是一处提供了丰富的鱼虾和蚌类的栖息地。水鸟更容易找到适合的食物。”刘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