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最好的薪酬績效的設計,實現員工和老闆的最大利益

文:曾老師/ 績效顧問諮詢師

私信“激勵”兩字,可以獲取100分鐘薪酬績效內部學習視頻哦

如圖所示:

以下是三張,老闆與員工的對話。看完之後,你是服還是不服呢。反正我是服了。

我們經常說,沒有不想漲工資的員工,沒有不想多賺利潤的老闆。可是,員工都漲了工資,不就增加了公司人力成本,相應就會減少企業經營收益嗎?!

看起來,老闆與員工的利益是對立的、衝突的。甚至,大家都認為,這種利益上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所以,各種抱怨隨之而來。員工指責、不滿老闆小氣、扣門。老闆埋怨員工不努力、不付出。公司如果形成這種風氣和文化,結果就是優秀人才流失,士氣不振,業績下滑,競爭力下降,公司經營會陷入麻煩和困境。

事實上,老闆與員工的利益矛盾是否可以調和呢?或許找到共同的價值平衡點、建立共同的利益分配機制。將對立轉變為共贏,將自私轉變為分享。利益問題就能得到合理的化解。當老闆與員工有了共同的目標與利益時,大家才是真正的合作伙伴。才能一起分擔、共同分享。

馬雲:

他是這樣說,外國人或者一些跨國企業,喜歡給高管漲工資。給員工漲工資的倒不是很多。

其實,咱們中國企業應該多給員工漲工資,因為企業的發展和士氣有很大關係,而士氣與員工有非常大的關係。

而且,你給一個高管加個30000元,50000元,高管根本沒什麼感覺。但是,如果你給一個普通員工加薪3000,5000,這個員工就能感激你很久,工作也會更加的努力。

董明珠:

不要等員工要求漲工資,而要主動給員工加工資,超越員工的期望。

董明珠認為,一個企業的責任,應該主動給自己的員工與工作付出相匹配的工資待遇。主動給員工加工資,這是企業主觀上就要做的一件事,不能因為企業成本的上升就擠壓勞動力成本。前段時間董大姐不是也主動給格力的員工漲工資了嗎?

大姐大做事風格就是不一樣,老闆啥時候也能主動加工資呢?很多老闆又何嘗不想呢!只是......

想為員工增加收入,而又不增加企業成本的,認真學習下面正文吧,也許能給到你啟發和幫助。

一、企業固定薪酬是企業最大的痛。

1.對員工而言,薪酬固定,雖有安全感,但缺乏上升空間;

2.對老闆而言,固定加薪員工才有動力,但價值並不清晰、動力經常不能持續;

3.固定高薪養懶,固定中薪留人不勵人,固定低薪失心喪志;

4.安全感過了頭就是助長安逸,安逸之下無勇士;

5.破除剛性薪酬,是做大蛋糕製造共贏的起點。

固定薪酬:死工資搞死人養懶人

小結:固定薪酬之下,員工沒有動力,缺乏鬥志,基本都是打工心態。企業依賴少部分員工的責任感,而忽視多數員工需要驅動力。

二、固定薪酬是如何讓人力成本不斷攀升的

1、固定薪酬在支出預算上,就已經是一種固定預算,比如說,你有100名員工,平均工資6000元,每月固定工資出支就是60萬元,哪怕企業一天都沒生產、沒有什麼收入,這筆工資費用還是要支付的。2、使用固定薪酬的崗位,通常加薪也是固定加薪。比如說,你有一個運營經理,去年月薪1萬元,今年要求加薪,你為他加到1.1萬元。即使今年公司銷售下降了、成本上升了,這筆加薪或多或少都要付出去的。3、如果你不願意為員工加薪,管理層就會要求增加人員、增加其他投入及各種工作性獎勵或福利,哪怕企業沒有什麼增長,但是員工人數、工資總額、人力開支還是上去了。4、為了應付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很多企業開始著手減員增效加薪,但由於採用的是固定薪酬模式,崗位與人員減少後,直接影響銷售、服務、運營,損失了業績、客戶價值、內部管控等,反而得不償失。

三、薪酬激勵對企業經營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力

1、雖然影響員工動力的因素很多,包括文化、情感、發展機會、責任、使命等,但毫無疑問的是,利益驅動的影響力還是佔了主導的。我們經常說,員工最大的問題是錢的問題,錢的問題解決了,人就沒有大問題。2、員工在企業工作,最關心的就是兩個問題,一是收入(錢),二是發展(前)。這是人性使然。3、企業要懂得分錢,錢就會越分越多。企業只會發錢,錢就會越發越少。分錢與發錢有什麼區別:分錢是根據員工的價值、貢獻,通過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讓員工創造增值的結果和效果。發錢,則是根據員工的能力、表現、等級、經驗、考勤、忠誠等,以月季年為單位給員工相對固定的回報。

四、好的薪酬方案是怎樣的?

好的薪酬方案要具備激勵性、增長性、公平性、規範性四個特性。前二者是價值的核心,後二者是設計的基礎。但要實現四性必須完成以下四個轉向:

1.將剛性轉向彈性;2.將定薪級轉向定薪幅;3.將薪酬與績效掛鉤,轉向薪酬與績效融合;4.將以考核評估為導向,轉向以價值管理為導向。

為什麼要設計富有高激勵性、增長性的薪酬機制?

沒有競爭力的薪酬,就好像拉車的馬沒有喂足草料;沒有豐富激勵的薪酬,就好像表演的海豚不能因為每次表現得到小魚;沒有不斷增長的薪酬,就好像天天長大的白虎得不到更多的肉食;
沒有長期薪酬計劃,就好像獵狗只是為一頓飯而捕食。

如何設計富有激勵性的薪酬機制?

1、逐步打破固定薪酬制。

2、薪酬與績效完全融合。

3、共贏與創造是核心。

4、實現計薪的產值化(公司與個人產值)與價值化(工作分割定價、增值)。

5、目標管理、團隊建設助力績效文化。

6、一切用數據說話、明確各項標準和要求。

7、當前價值與未來價值的大薪酬包計劃。

在我們輔導過這麼多企業後,總結:KSF設計落地常見難題的10大問題!

1、正激勵少,負激勵多。

點評:獎少罰多的情況下,員工很難投入努力,真心付出。(不需舉例,公司現在存在的通病,也導致了員工大量流失)

2、要求不清晰、不明確,在實際運用中很難操作。

舉例:“每月遞交合格的促銷方案1份,得200元;按公司要求執行促銷活動,得200元;點評:什麼叫合格?什麼叫按公司要求執行?這需要明確的標準及內部內識,否則在操作中會因為標準不明確引起扯皮。

3、忽視 平衡點的重要價值。平衡點是用來平衡企業與員工的共同利益,老闆認可,員工亦能接受,這就是共贏的支點。

舉例:指標為”核心員工流失率“,如果平衡點為:流失率為0,獎罰標準為:每月流失一名半年工齡的少發100元,每月流失一名一年以上工齡的少發150元,沒有獎勵空間。點評:如果每月的流失率為0,那麼年度的流失率為0,而部門有20人,去年全年流失了5人。這種情況下參照去年的數據,平衡點最多定為5人(因為現在人員流動的壓力沒有下降),否則,公司提出了理想化的目標,員工無法完成目標,即使被迫接受也對考核心存不滿。

4、缺乏數據支撐,或者不尊重歷史數據規律。

舉例:某公司經營狀況不佳,近三年營業額有下降的趨勢,2015年營業額8000萬,2016年營業額7500萬,2017年行情並沒有好轉。2017年的營業額目標為8500萬。點評:提升營業額是老闆的想法,但是在員工看來這個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並且確實在策略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很難實現,這個目標員工不會買單,無論老闆怎麼施加壓力,員工就是沒有動力。對些應該用其他指標一起聯動使用,在此不多說。

5、指標提取沒有深度,跟企業經營目標的粘合度不高。

舉例:某區域經理的指標”銷售額工資、毛利工資、區域儲值卡餘額、可控費用率、人才培養、重點工作達成、財務數據準確等。點評:這更多是一些過程性指標,挖掘的深度不夠,對公司經營目標及利潤的提升沒有實質性的幫助,應該改為:營業額、成交率、客單價、新客戶增長、庫存週轉、重點產品銷量點比、毛利率等。

6、BSC維度不全面。用BSC四維度的方式選取指標,財務指標重點,但不是全部。

7、SMART目標少,管理標準多。

8、用績效考核代替管理制度。

舉例:某行政經理的一項指標“行政管理”,要求:每月例會不少於5次,每少一次少發100元,不多於10次,每多1次少發100元;2、制度建設:每月制定不少於一項制度;
點評:例會的目的是什麼?跨部門的溝通,如果沒有必須的事情,是否有必要一定要舉行各部門的會議,並且組織會議對於部門經理來說是一項低價值的工作;制度優化是否需要有硬性的要求?最後導致公司有非常多的繁文縟節,反而影響了公司的發展,績效管理去向為做而做的不局面。

9、崗位目標、指標與公司戰略目標、經營成果粘合度不高。

10、激勵刻度的設置與測算不到位。

舉例:某企業月平均利潤148萬,在設定利潤產值指標時定為:“每增加50萬,獎勵500元,每降低30萬,少發300元”。點評:很顯然這是不合理的,沒有考慮利潤增長的副度。

以上十點是設計KSF時一定要注意避免的。

總結:

職場中,工資是幹出來的,不是要出來的。要想讓老闆給你加薪 ,唯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是必然真理!

如何將激勵系統做到更強大??

1、週期:從天到周、從月到季、從年到未來。

2、人員:從高層到基層,人人都有激勵,個個要做價值。

3、模式:從文化驅動到利益驅動,從精神、榮譽到物質、福利。豐富而有效。

4、力度:必須要夠夠的。不怕過度激勵,更怕有氣無力。

5、創新:再好玩的遊戲也要更新。

那麼,怎樣設計薪酬模式才能激發員工的鬥志,讓他為自己拼命地幹?同時還不增加企業的成本?

用利益來統一員工的思維,實現薪酬=工作量=價值+產值,讓員工為自己而做,多勞多得,不讓雷鋒吃虧,雷鋒也要是富裕的,這樣人人才想當雷鋒。

此時,我們需要深入的分析一下老闆和員工他們到底想要什麼?

毫無疑問,老闆們想要的是利潤,商人無利不起早是幾千年來的規律。而員工想要的吶?漲工資!!!簡單又實際。而KPI模式的績效考核,其重點在於考核,激勵作用幾乎沒有,在多數員工心中,KPI就是用來扣錢的,事實也確實如此。所以在設計績效考核時,必須要考慮如何才能既讓企業利潤增長,又讓員工得到激勵從而工資增加,讓老闆和員工達到利益趨同,才能雙贏,而KSF模式可以有效解決此問題。

什麼是KSF?

KSF又稱為“關鍵成功因子”(key successful factors),是指決定崗位價值的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關鍵性指標。

KSF的重要理念:

1、決定崗位成就的只有少數的關鍵因素;

2、這些因素具有規律性、決定性、成長性、關聯性等特點;

3、聚焦這些因素,並視其為核心目標;

4、每一個因素代表一份特定價值,並與員工薪酬、晉升、獎勵相關;

5、以激勵為主,實現員工與企業共贏發展。

KSF的原理是什麼?

1、員工的核心價值不在於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而是將重要的事情做好!

2、這些重要的事情並非完全是員工自己認為的,而是職責定位或由上級決定的!

3、將崗位重要的職責及公司所需要的結果進行歸納梳理,並形成目標或標準,就是決定崗位價值的關鍵因子!

KSF與KPI的區分,如圖示

KSF與KPI的區別一

某餐飲店長KSF方案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實操案例分析:

這是一個人事主管的KSF薪酬設計表:

1、選取了7個崗位K指標

2、這幾個指標在工資中的佔比

3、設置平衡點為595萬,每個指標對應平衡點要求

4、保健線:達標595萬銷售額的話,工資全發(1、每超過銷售額5000元,就獎勵1.4元);激勵線:銷售額達到714萬,每多目標5000元,獎勵2.4元。如果銷售少於595萬,沒下降5000元就少發0.7元。

每個K指標都對應著相應的平衡點和核算要求,比如招聘,沒 多招一個人多發50元,沒減少一人少發26元等。詳細的數據都是體現在表內的。

所以KSF薪酬績效是一個科學的模式,它要求有數據的支持的。

我們總結12個字就是:數據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

KSF薪酬全績效設計的具體操作:

1、將崗位原工資分解到核心K指標上;

2、每個K指標從數據分析找到平衡點;

3、每個指標超過平衡點即有獎勵,低於平衡點即有壓力;

4、每一個K指標:對於企業,是利潤增長的渠道;對於員工,是工資增長的渠道;

5、從此,員工工資越高,企業利潤也越高;

6、從此,員工和企業利益是趨同的,方向和目標也是一致的。

某生產主管薪酬全績效模式工資方案

文:曾老師 zwwjx168

長期從事績效薪酬設計研究和實踐;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為廣大中小企業診斷把脈,救死扶危;

誓做企業薪酬績效改革的領導者和踐行者。

私信曾老師“激勵”兩字,可獲得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