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走进安阳,了解他的来由

带您走进安阳,了解他的来由

安阳市

公元前257年秦伐赵夺魏宁新中,“将宁新中更名安阳”(《史记》),安阳之名始见于此。

文峰区

1956年更今名,因区内文峰塔得名。

北关区

因位于安阳城北关得名。

安阳县

据民国《续安阳县志》卷3说:“相传安阳境内之北岭名寿安山,城在寿安之南,故曰安阳。”(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汤阴县

汤阴古称荡阴,因居荡水之南得名。《水经·荡水注》:“荡水出县西石尚山泉,流逕其县故城南,县因水以取名也。”后改荡水为汤水,故亦改荡阴为汤阴。(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滑县

滑县之名始于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至于称“滑”,因滑台城而得名。《元和郡县志》卷8说:滑州“取滑台为名”。《读史方舆纪要》卷16引《郡县志》:“滑台城有三重,都城周二十里,相传卫灵公所筑,中小城谓之滑台。昔时滑氏为垒,后人增以为城,高坚峻险,临河有台,故曰滑台。”(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内黄县

因境内有黄沟、黄泽,又因地处黄河以北,立足魏郡,自我观物,河以北为内,且陈留有外黄县,故名内黄县。清乾隆《彰德府志》卷1称:“黄以黄泽名。魏以河南为外,河北为内,故陈留有外黄,此名内黄。”(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林州市

夏代属冀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时为韩国临虑邑,后属赵国。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以山取名,曰隆虑县。东汉延平元年(106年),避殇帝刘隆名讳,改名为林虑县。东魏天平元年(534年)筑林虑县城,唐贞观十二年(638年)迁南2公里处(即今城),筑土为城。后几经沿革更易,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为林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名为林县。1940年3月,分为林北、林县两县。林北县抗日民主政府驻任村,为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所辖。林县为国民党统治区。1943年5月,林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为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七专区所辖。1946年6月,两县合并仍称林县,县政府驻县城北关,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辖。建国后,林县人民政府迁至县城内,属河南省安阳专区辖。1958年4月划归新乡专区,1962年复属安阳专区。1983年10月改归安阳市辖。国务院1994年1月24日批准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