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佛教名山,天然卧佛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李白诗《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据说由于诗仙的这首诗,这座山才更名为"九华山"。
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西接池阳,绵亘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
九华山自山麓至天台峰,名刹古寺林立,文物古迹众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九华山是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据《福地考》载,九华山位列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中,居第三十九位。九华山不少地名也都与道教人物和传说有关。
自唐开元年间新罗僧盘乔觉卓锡九华之后,九华山被佛教信众推崇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佛教日渐兴盛,信众云集,寺庙林立,香火不绝。
自此以后,佛教在九华山的地位日益巩固,且得到帝王的敕赐和地方官府及广大信众的支持。
九华山佛教是佛教徒弘通世俗,导化、融合儒道的产物,九华山就是释儒道互动下形成的佛化自然。
作为一种文化自然,九华山千百年来承载着民间对地藏精神的信仰,这种信仰及其活动又繁衍了特定的九华山文化。
九华山佛教及其文化的形成、发展并非单纯的文化现象,有着极其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原因。
山峰连绵构成的巨型仰卧睡佛,仿佛地藏菩萨应世,别有情趣,超然空灵,极具神韵,令人称奇,更为九华名山增添了一分庄严神秘的色彩。登九华山看卧佛,据说是有福报的,但由于所处位置的限制,看到的佛像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