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谷·记忆乡愁丨村规民约 “约”出美好生活

我们总说乡愁,乡愁是什么?乡愁除了是对家乡人的感情和思念,还有对家乡文化的怀念。家乡文化包括家风家训和村规民约,其中村规民约的出现不仅可以改变村容村貌,团结邻里村民,发展好村里的建设;还能够使村民自治不断完善,从而构建最美新农村。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村规民约呢?它可以说是一种规矩,虽说规矩有时候会让人觉得被束缚、是羁绊,但是有的时候它却是一种寄托。村规民约就是这样的规矩,一开始出现时人们是抵触的,不愿意的,但当人们习惯了它带来的好处之后,它就和村里的老房屋、枯树木、小河等一样,成了乡愁的一部分,成了游子的精神支柱和乡民的心理寄托。

正是因为村规民约的存在,含谷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它承载着每一个含谷人沉甸甸的乡土记忆。

自从《村规民约》出台后,村民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邻里之间一家有事,八方来援;村民之间不再攀比,不再斗嘴争吵;村民开始爱护环境,不再乱扔垃圾;这都是村规民约带来的美好风尚。《村规民约》让含谷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家庭,也让村民的文明素养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村规民约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对居民生活的真诚提醒,易懂、易学、易传。村规民约也是一次有益尝试,它把各条线的要求用具体、简洁、通俗的表述汇集起来,同时融入了传统文化的传颂形式,从国家政策到礼尚往来,朗朗上口,妇孺皆懂,潜移默化地重塑传统道德观念,维系着共有的价值观。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村庄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村规民约为一个村子立下规矩,让村民的日常行为有了可以遵循的参照标尺,显然,有了规矩才能成方圆。

村规民约建造出来的美丽乡村,有了青山绿水,有了风土人情,更需要一片看得见的乡愁,维系中国人共同的家国情感。这是一笔巨大的人文财富,我们不能丢掉它、忘记它。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慢慢的被扩大开来,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物质,还有品质。

还记得前段时间看过的一个综艺节目里一位嘉宾对留守的孩子讲道:“当你让你的家乡变得美好,变得干净起来,你的父母也许会选择回到家乡工作,也会让更多的人来到你们这里。”这是一个愿想,却也是一个指标,一个建设富裕、文明、美好生活的指标。而这个指标则需要每一个含谷人在村规民约的约束和帮助下共同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