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9
1
我知道,我說的每句話,
對這個敏感的孩子,
都是慰藉,都可療傷。
去年暑假,我報了一個親子旅遊團,帶兒子去臺灣遊玩。
路上,導遊提出每個家庭都準備一個節目,第二天在長途大巴上表演,展示家庭風采。孩子們紛紛響應,只有兒子悶悶不樂。他一點兒也不想表演,可又怕導遊不答應,也擔心別的家長有看法。
兒子今年13歲,性格內向敏感。上小學時非常活躍,講故事、演講、主持,頻頻上臺,每每拿獎。進入青春期,兒子像變了個人,拒絕公眾發言,不喜歡在人多場合出頭露臉,能躲就躲。
第二天,旅行團的孩子個個才藝爆發,唱歌跳舞全不在話下,有一個小男孩嫌車廂內空間太小,沒法翻跟斗,吵著要找大地盤。只有兒子,像身陷重圍的小鹿,纏絞著雙手,身子緊靠車窗,始終不肯表演。
導遊點名,見只有兒子坐著不動,走過來拉他上前表演,全旅行團的人朝我們娘倆看過來,小孩子跟著起鬨:“大哥哥怎麼不做榜樣呀?”我明白,對一個剛變了聲、有了小鬍鬚、敏感的半大小夥子來說,在眾人面前表演著實有些為難。我笑而不語,拉過兒子的手,輕輕撫摸。
吃飯時,有一個媽媽憂心忡忡地問我:“你總是這樣,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嗎?”我明白她的言外之意是,兒子說不演就不演,我既不批評,也不強迫,聽之任之,太慣孩子了。
我笑著回道,因為我知道他很有分寸,所以,我尊重他,我在等他。
飯後,去海灘散步,孩子們撒開了歡,我和兒子坐在沙灘上。兒子鄭重對我說:“媽媽,對不起啊,今天讓你沒面子了。”我笑而不語,兒子接著說:“不過謝謝你啊,沒逼我表演。你知道嗎?當導遊過來拉我,我真的難受極了,我實在不想演。媽媽,你說,將來我會不會一事無成?”
我說:“當然不會,今天你只是沒準備好而已。再說,儘管小孩表現得都很好,可導遊讓大人演節目,卻沒一個大人演,這說明年齡越大,顧慮越多,越不會隨心所欲表現。有思想有內涵的人,總會脫穎而出,我相信你就是有思想有內涵的人……”
那個下午,面朝大海,我和兒子促膝談心。我知道,我說的每句話,對這個敏感的孩子,都是慰藉,都可療傷。
2
你的強迫,
可能會卡住孩子。
有很多家長向我諮詢:孩子很內向,尤其在人多場合,膽小不愛說話,這可怎麼辦?我常反問他們:“你自己是一個愛說、愛表現、性格外向的人嗎?”我自己就不是。
我清楚記得,小時候,家裡來了客人,我死活不肯進屋,躲在倉房裡,直到客人走才出來;春節拜年,父母讓我叫那些長輩,我怎麼也叫不出口,我寧可不要紅包,也不肯走親戚。很慶幸,當年父母沒有強迫我,我也樂得躲進自己的殼。慢慢長大,到後來參加工作,採訪、直播,雖然還打怵,但不再逃避。我想,一切大概都會自然而然地變好吧。
對於兒子,我非常能體會他不想表現的心情,很無助、很糾結、很自卑,也很折磨。如果父母再威逼,也許會加重孩子的痛苦,造成逆反情緒。
我想,家長們不妨明白一點——你的強迫,可能會卡住孩子。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負強化”,就是你越盯著孩子,孩子反而會越膽小內向。你揪著孩子膽小的“缺點”不放,孩子可能偏偏就卡在那裡,動不了。時間久了,孩子可能過不了那個心理關,望而生畏,更不敢表現。其實,想讓孩子大膽一些,不妨說一句:“等你準備好了。”
3
等你準備好了再表演。
等你準備好了再發言。
等你準備好了再參加……
讓孩子感受到,他不是不行,只是暫時沒準備好;
讓他了解到,你對他是有期待的,但他仍然是主角,仍然有說“不”的權利。
短短一句話,孩子不會因不想表現而自卑,更能感到你的鼓勵、你的寬容、你的溫暖。
本文選自雜誌《莫愁·家教與成才》2018年第5期。看完文章,感受到這位媽媽的溫暖和睿智。我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愛孩子,可有時候,他們會希望孩子能表現得更可愛,以讓更多的大人喜歡、表揚。父母的這種想法,不能說有錯,但其實可能會培養出孩子的“討好型人格”。文中說的這種情境,可能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會遇到,到底該如何應對,相信您看完文章後會有新的答案。
莫愁優選
審核:韓麗晴
莫愁大觀園
有溫度 有態度 有深度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