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和尚为什么要救唐王李世民?真实原因并不像电影和小说里说的那样

讲到少林寺和尚为什么要救唐王李世民,好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少林寺代表正义,王仁则则是邪恶的象征,少林寺是为了替天行道,惩处恶势力。但是从真实的历史来看,他们救李世民的理由再普通不过了,他们只不过为了几十亩地。

《少林寺》剧照

唐高祖武德4年,也就是公元621年,李世民与王世充大战,王世充是当时李世民统一全国的最后一个强大的敌人。到二月份的时候,王世充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了,眼看着要被消灭掉,此时,窦建德突然派出十几万兵马增援王世充,战局迅速反转,李世民面临危机。

按照电影《少林寺》里的情节,少林十三棍僧后来在觉远带领下,手刃王仁则。但是从历史事实的角度看,十三棍僧并不能造成多少影响力,就算没有他们,李世民也能杀了王仁则。这一点先不做议论。我们现在从历史史实的角度,讨论少林和尚救李世民的原因。

于承惠饰演的王仁则

李世民和王世充大战的战场就在洛阳和少林寺之间,而少林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王世充专门派自己的侄子王仁则据守。自己则在洛阳驻军,与王仁则相互呼应。

其实真实的历史是:由于少林寺地理位置重要,王世充干脆就强行霸占了。和尚们当时敢怒不敢言,后来为了夺回他们的土地,就里应外合,抓住了王仁则,最后把王仁则交给李世民,李世民为了奖励这些和尚,就把少林寺一带的柏谷坞的四十顷第赐给少林寺。少林寺后来不仅没有被霸占,规模越来越大。

柏谷坞的少林寺

这个情节是历史书上的描述,没有电影中的正义与邪恶的争斗,没有美女爱情,非常平淡,而且最简单不过了。更明显的一点是,电影中的王仁则是一个剑道高手,但史书上的王仁则并不一定是高手。至于王仁则到底是怎么被抓住的,肯定不是电影里所描述的那样。李世民在《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中,写道:“深悟机变,早识妙因”这八个字,好多人看不懂,其实细想,也就是说,少林寺的人知道利害关系,所以在站队方面比较明智,站到了李世民这一边。在《皇唐嵩岳少林碑》上的记载则直白多了。这个碑文上的大意是:“王世充窥觊法境,将图梵宫”。意思是说,因为王世充不该对少林寺有非分之想,他们如果不想着霸占少林寺,少林寺和尚说不定不会和王仁则作对。当时对于少林和尚来说,有庙才有收入,才有香客们源源不断的斋粮和施舍,没了寺庙,和尚们只有自己出去化缘,但是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和尚出去化缘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希望的,弄不好还有去无回。

少林和尚在田里劳作

所以少林和尚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必须选择好自己的出路,而当时李世民在全国的势力最大,他们当然选择活捉王仁则了。可以说,少林和尚的做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大不了鱼死网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