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餓死後,他一個不適宜的動作,別人決定不再施助

故事:祖母餓死後,他一個不合宜的動作,別人決定不再施助


原名:活著的,死去的

時間回到民國年代。

那個時候,張幫金還是個年輕小夥,縣城賣完面,回家途中被抓了壯丁,充當通信兵角色,說白了,就是炮灰,衝鋒陷陣,屬於最早死的那批。

在炮火連天的歲月裡,輾轉各地,臉熟的,死了一個又一個,他能活下來是非常偶然的,後來,一個上司瞧他不過十六七歲,人又老實,發了善心,把他留在身邊,這樣一來,生存的機率更大些。

因上司籍貫是隔壁縣的,算是老鄉,便時常照顧一下張幫金,甚至在自己犯了嚴重錯誤被革職勒令回鄉時,也不知施了什麼神通,竟然把張幫金也帶上,一同回了郟縣。而張幫金也得到他的暗示,逃回老家禹縣,再也沒有回營。

時逢年饉,是年冬天,張幫金帶回的乾糧,讓奄奄一息的全家,重新有了一絲絲活氣。但沒過多久,又恢復了原樣,全傢俱是餓得眼睛發綠。

整個豫境的窮人們,都在千方百計的活下去,樹皮草根吃完了,有人突發奇想,吃觀音土,吃棉花葉,還有些餓極的小孩子啃夾竹桃葉莖吃,讓本就千瘡百孔的身體,更加雪上加霜,加劇死亡。

張幫金有個七歲的妹妹,聽說縣城西關的山西會館正在施粥,就拖著步,勉強挪到那裡,哪知會館的七日粥舍已經結束了,妹妹又昏昏沉沉回去,離家還有一里遠,趴在地上實在走不動了,被同村一個村民看到,捎信回來,讓家裡人拖她。

張幫金聞得此訊,佝僂著剛走幾步,路人叫住了他,真是巧合,竟是上司和他夫人。原來上司要陪夫人去岳丈家走一趟,路經此地。聊了幾句,張幫金指了指旁邊的幾間破土坯房,說這就是自己家,又說還得去接妹妹。上司給了張幫金一些蒸好的紅薯,就此別過。張幫金回家分了祖父母和父母各一根,自己吃了一根,剩下兩根,要留給倒在路邊的妹妹。

當渾身浮腫的小姑娘,狼吞虎嚥地吃完後,有氣無力央求哥哥再給她一點,張幫金就告訴她,沒有了,然後他看到妹妹眼珠裡面僅有的一點點香頭似的光屑,慢慢地散開了。

妹妹死了。數日後,張幫金家裡有客到訪,是那位上司夫人。

確切地說,應當是遺孀,上司突發急症,死在了岳丈家。夫人乃是大家閨秀,自小不愁吃喝,上司就覺得虧欠夫人,臨終時,把家裡的一切,都留給這位讀過女校的夫人。又交待,讓她回家的時候,順道看看張幫金,話說到這裡,一口氣沒提上來,嗚呼而終。

夫人葬好丈夫,回郟縣那個家,處理後事。路過村子時,有些記不清張幫金家的位置,就問了幾個村民,村民順便還告訴她,張幫金的妹妹餓死了。

夫人嘆了口氣,來到張幫金家,看到不敢相信的一幕。

院子裡,張幫金居然在啃吃一根風乾的紅薯,津津有味。夫人皺了皺眉頭,因為她看不到張幫金臉上因為死了親人該有的悲傷,她問:“小張,聽說你妹妹餓死了?”

張幫金這才看到了夫人,眼珠骨碌了一下,回答道:“是的,夫人,我妹妹餓死了。”

夫人的眉頭皺得更緊了,聲音也不覺大了起來:“你妹妹死了,我怎麼看不到你有一丁點難過呢?你知不知道,我先生也得病死了,為此我心痛得整整兩天兩夜滴水不進,”她搖了搖頭,“本來我還以為,你是個有些良知的小夥子,我先生臨終前,還特意囑咐我,如果可以就來看看你,我在村口聽說你親妹妹餓死了,就打算進來安慰你們一下。唉,你們怎麼就不悲傷呢。”

張幫金眨眨眼,一臉木然,嘴巴里依舊嚼著風乾的紅薯。就在剛剛,他的祖母也餓死了,祖父在她的榻下發現了一根風乾的紅薯,推斷是一個月前張幫金給她的那根,她直到死,也沒捨得吃。於是,奄奄一息的祖父,把這根風乾的紅薯切成四份,不管怎樣,可千萬不能浪費了。

夫人見到張幫金毫無悔意,跺了跺腳,她實在懷疑,眼前這個人就是那個軍營裡靈活聰明的小張,準備好的安慰話語,全咽在了肚子裡,已鐵了心不去接濟他了。

事隔多年,到了現在,張幫金已垂垂老矣,原本遇到上司夫婦的地方,建了一個超市,裡面有一群老頭老太婆在講過去的事,他就講了這個。

聽完,孫兒又遞給他一枝煙,他一邊吸一邊咳嗽,自言自語道:“你姑奶死了,你太姥姥死了,我怎麼會不難過呀,難過也得吃東西呀。”

孫兒心裡很不是滋味,問他:“那位上司夫人呢,現在還活著不?”

張幫金擺擺手,“死了,早死了。”

“雖然死了,但像她這類人,現在好像越來越多了,他們活得比這位夫人更滋潤,也更喜歡站在自以為是的高度,指責底層那些努力活著的人們,”孫兒在心裡說。

(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若有雷同,實在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