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平凉人为什么能被誉为“嘉靖八才子”之一

被誉为“嘉靖八才子”之一的明代著名文学家赵时春,

十四岁荣中举人,十八岁钦点翰林,

不仅是罕有的早慧型少年才俊,

更是犯颜直谏的诤臣、冲锋陷阵的将才和独步文坛的一代巨匠,

为乡邦文化和中国文学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平凉人文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他的故事:

赵时春,字景仁,号浚谷,生于平凉城南浚谷村也就是今天平凉的纸坊沟。

赵时春自幼爱好文学,喜谈兵法,尤爱诗词,博闻强志。

14岁举“诗魁”,1526年会试第一,选翰林院庶吉士。

后授吏部主事、户部主事、兵部武库司。

赵明春

时春政务闲时,与王慎中、唐顺之、李开先、陈束、熊过、任瀚、吕高等人或聚而切磋学问,或翰墨激励,学益长进,时人称其为“嘉靖八才子”。

1550年5月,京师受敌,鞑靼进犯安定门外。

敌军来袭

兵部左侍郎王邦瑞推荐起用时春,同年9月21日,复起用兵部主事。

在平凉家居的时春得讯,拜辞祖茔和老母,冒雪踏上征途,并赋诗以志“: 飞雪舞交风,征辔生杀气。正思裴晋公,生缚吴元济。”时春到任后,专管营务。

时大将军仇鸾妥协求和,时春主战,为仇鸾痛恨,遭谗,贬为山东佥事,转副使,后统领民兵。

1552年9月,时春被提升为四品按察司副使。

抵达代州后,治贪污,省征徭,抑请托。

9月,敌军进犯神池、利民诸堡,时春率人马急趋御敌,行至广武得报,近处发现约2000敌骑。时春身披甲胄,欲迎敌冲杀,大将军李涞认为不可。

时春厉声曰“: 贼知吾来必遁,缓追即不及! ”遂策马疾驰,至大虫岭,伏兵四起。

李涞所部全军覆没,时春加鞭投向一墩,士卒以绳缒上,得救。朝廷以为“其忠勇可嘉,而沉着不足”,解除官职,令回乡听调。解官后,于翌年正月十日返抵平凉。

时春晚年隐居华亭仪山,但仍时刻关心人民疾苦。

隐居地

这年华亭一带大旱不雨,知县王官访时春策划水利,与王令率胥役抵仙姑山根开渠引水,渠长十数里,灌溉田地数百顷,农人受益不浅,因名曰“惠民渠”。

时春卒后葬于平凉城南,今残碑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