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毒”性不等於有毒,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

近年來,中藥有毒的說法一直在廣為流傳。一些組方中含有個別毒性藥材的中成藥經常被推到風口浪尖,一些媒體和網站從中推波助瀾,引起消費者誤解與恐慌。那麼,“毒”性藥材就等於有毒嗎?含有毒性藥材的中藥能否放心使用?

毒性中藥的使用,劑量是關鍵

鴻茅藥酒選用67味道地藥材,這其中就包括帶有毒性的何首烏,這也成為很多媒體拿來放大的話題,有的甚至直接以此質疑鴻茅藥酒的安全性。對此,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召開“鴻茅藥酒”廣告專家審評論證會,中醫藥學、廣告傳媒、法律等領域專家參加了會議。中醫界權威專家表示,“鴻茅藥酒”中選用的何首烏,為“制何首烏”而非“何首烏”。

“毒,有大小;有劑量;有應用。有大量的文獻數據表明,經過炮製後“制何首烏”是毒性較小或無毒。談及任何有毒的東西,一定要有劑量的概念。比如大蒜,在本草裡有記載,是有小毒的,日常吃在劑量範圍內沒有任何問題。”專家表示,《中國藥典》規定,制何首烏每天的用法用量為6-12g。鴻茅藥酒中制何首烏每天摺合用量不到0.01g,根本不可能引發肝毒性。結合相關文獻報道,在此劑量下,其安全性可以得到充分保證。

中藥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

中藥有毒的說法一直存在,比如中藥傷肝傷腎等,但大多停留在講不清、道不明的傳說層面。而近年來不少媒體公開報道,不只是質疑中藥毒性,而且進一步推論“有毒的中草藥千萬別亂吃”,以“莫須有”的罪名抹黑整個中藥行業。

專家:比起質疑,我們更應該關注毒性中藥的有效性

一直以來,民眾似乎總處於一種“談毒色變”的狀態,任何東西只要跟“毒”這個字沾上邊,就會被全盤否決掉。就拿檳榔這個東西來說,近幾年有關“檳榔致癌”的說法傳得沸沸揚揚,加上部分媒體的大肆報道與渲染,很多人基本上認定檳榔是“有毒的”,不能吃,但實際情況又是什麼樣的呢?

據符光雄介紹,檳榔作為一味傳統藥材,長期被用於中醫藥,在國內,以檳榔入藥的就有29個品種。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因此,不少專家也紛紛表示:比起質疑,我們更應該關注毒性中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