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卣:这是一部50年代的《悟空传》……

刘继卣(1918-1983),天津市人。自幼受其父刘奎龄的影响,酷爱绘画。16岁天津市立美术馆西画系,系统学习了素描、速写、水彩、油画,并从刘子久学习山水画技法。18岁开始卖画生活。解放初期在文化部艺术局工作,后转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组。其作品《鸡毛信》获1955年中国保卫儿童作品评奖一等奖。1955年创作的《武松打虎》,曾获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创作奖。1956年创作的《闹天宫》组画,曾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

刘继卣与夫人裴立

《闹天宫》采用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由于画面大,人物众多,构图复杂,需要画家有构图和造型能力。在工笔绘画中,不论人物,还是道具,都要通过素描来设计构图,然后用白描墨线勾勒在绢本上面,随后要染色十几遍,在染色中增加层次和质感。

鸡毛信(刘继卣代表作)

刘继卣在回忆《闹天宫》的创作时说道:孙悟空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造反精神,非常引人入胜。他为了争自由,也曾闹龙宫反地府,一直打上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画这套画的根据,主要是参考明朝人画的水路“粉本”(即现在的所谓“道子墨宝”)。他很可能是准备画寺庙里壁画的小图,这些都是铁线描法,从中可以看到古代的传统线描,已能充分的表现云火风雷。最可贵的是那些人物(即鬼神)游动于云雾之中而又处理得非常自然,毫不生硬。尤其是在衣纹的处理上,我国传统的勾法,可以不受客观对象的限制,结合结构处理得非常美观,富有动感。这些都是属于艺术处理的独特手法。如果说古典的西洋画在表现神的故事方面是采用写实的手法,中国传统人物画在表现同一题材的时候,则是采用变形和夸张的手法的。

降石猴禀义天庭

弼马温怒扫山中

齐天大圣战神兵

蟠桃园内问真情

醉能瑶池食仙丹

下界为王会新朋

火眼金眼千钧棒

大闹天宫孙悟空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