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来源的历史故事,你知道几个呢?


每年的农历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仅在中国有端午节,就连日本和韩国也都是过端午节的,可想而知影响是多么的大,每逢过节时人们就开始吃起了美味粽子。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当你走在街头时你会闻到粽子飘来的阵阵清香,而且在过节的时候也会举行很多的活动,如赛龙舟、佩香囊、端午食粽等等,下面小编带你们看看端午的起源。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在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罗江而死。有一位渔夫向水下扔食物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此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伍君便是伍子胥。传说,在端午节正午时分,还能看到伍子胥那把白金剑的影子。而看到白金剑影的人,这一年就一定无灾难。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希冀。

源于古越民族的图腾祭,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节考》和《端午节的历史教育》。闻一多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一是端午节的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是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而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勾践战败被俘后,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数年后,终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昭彰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端午节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遮天投江自杀。没想到,五天后曹娥抱出父亲尸体浮出水面,世人惊奇为避免江水侵蚀,度尚将原葬江东的坟墓迁移到江西南首的官道旁边,并为曹娥立碑建庙,以彰扬她的一片孝心。后来,人们把流经该地的一段江名改称为曹娥江。每逢农历五月十五至二十二,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