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济公重建净慈寺的那一袈裟木头,原来是常山展衣山的?

文化之力量 使命之担当

常山文艺 山高水长

说到常山的展衣山,几乎每个本地人都知道,指的就是县政府后面的那座山,也叫县后山。但你可能不知道,展衣山的得名,与活佛济公大有渊源呢。

净慈寺失火遭毁

话说济公因为不守清规、举止癫狂,被赶出了杭州灵隐寺,来到南屏山脚下的净慈寺做了一名扫地僧,虽然依旧酒肉不忌,倒也安分守己。

这年六月廿三,天气正热着呢,净慈寺内烧香拜佛的信徒却依然络绎不绝,走一批,来一批,谁让净慈寺的名声太大了呢!快到正午的时候,本来还在规规矩矩扫地的济公,却好像哪条神经搭错了似的,在寺门前横着扫帚,嬉皮笑脸地拦住一位红衣女子,就是不让她进寺。那女子往东钻,济公就向东拦;那女子向西窜,济公便往西挡,弄得那女子面红耳赤。众香客见济公在大庭广众之下调戏良家妇女,便指指点点地喧嚷起来。

济公阻拦火神 叶娟娟

净慈寺方丈闻声赶来,大声喝道:“道济,不得胡闹,赶紧给女施主让个道!”

济公听了,忙扭过头来,笑嘻嘻地反问老方丈道:“师父呀,就问你一句话,你说今日是有寺好还是没寺好?”

方丈教训道:“你好糊涂,出家人讲求四大皆空,当然是‘无事’为好。”

济公叹了一口气:“那就依师父的,无寺为好。只是到时不要后悔才好呢!”说完,顾自走了,任由那女子进入寺庙。

那红衣女子进入大雄宝殿后,合掌便拜。正在这时,“轰”的一声,佛像前的香炉突然崩出冲天火焰,火苗四处蔓延,不一会儿,好端端的一座净慈寺就陷入了火海包围中。

僧人们都在手忙脚乱地泼水救火,只有济公站在一旁,边拍手边喊叫:“净慈寺变成净光寺,这把火烧得好!烧得好!”

方丈气得胡子直翘,大骂:“道济又发癫了!寺院被烧掉了,你还在这里幸灾乐祸!”

济公回道:“师父,刚才你自己不是说无寺好吗?”

方丈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忙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济公就说:“刚才那红衣女子是火神祝融变化的,今天是她生日,可火神庙里冷冷清清,她见净慈寺人多气旺,心中忌妒,所以前来放火捣乱呢。”

方丈埋怨道:“既然你知道,为何不早说呢?”

济公辩白说:“这怎么能怪我呢?我本来都把她拦在寺外了,是师父叫我给她让个道!我问师父有寺好还是没寺好?师父还说没寺好!”

方丈这才晓得,原来自己一时心急,把济公的话给听岔了,导致偌大的寺庙毁于一旦,不禁流泪叹息起来。

济公塑像

济公心中不忍,赶紧安慰道:“师父,千万莫伤心。有言道:无名一点起逡巡,大厦千间尽作尘。非是我佛不灵感,故要楼台一度新。”

方丈听后,说:“话虽这样讲。重建寺庙谈何容易,光木头就不知要多少呢!”

济公哈哈一笑:“师父不用担心,木头之事包在我身上,三日之内,统统搞定。师父只消准备一些点心即可。”

方丈顿时转忧为喜,忙问:“什么点心?尽管说来。”

济公话未说出,口水先流:“一只烧鸡,两坛老酒。”

赵家坪讲解因缘

却说济公一顿“酒足肉饱”之后,蒲扇一摇,便移形换位,顺着钱塘江,溯源而上,来到了衢州常山。

为什么济公会直奔常山而来呢?原来,净慈寺位于杭州西湖边上的南屏山,“南屏晚钟”就是西湖十大胜景之一。早先建造净慈寺时,南屏山上的大树都被砍光了。如今寺庙被毁,新栽树苗尚未成材。怎么办?只得外出募化寺木了。济公早就知道,这南屏山在常山有座姐妹山——北屏山,那可是个苍木耸天、古木横陈的风水宝地。

这北屏山是城北赵家坪赵员外的地盘。济公掐指一算,心中一动,赶紧往赵家坪赶去。到了赵府大门,济公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正要敲门迈入大堂,迎面出来一位管家,拦住了他:“师父还是去别处化缘吧,这几天老爷家事不顺,正烦着呢。”

济公问道:“什么事情呢?烦你跟我说说。”

管家回答:“唉!我家三少奶奶要临盆,孩子猫在肚子里三天了,就是不肯出来。方圆近百里的接生婆都请遍了,可终究没个好办法。可怜三少奶奶痛得死去活来,再这样下去,恐怕大人小孩连命都……”

济公笑道:“这赶巧了,我手上正有一颗催生的灵药,百试百灵呢。”

管家听了,忙回屋里禀报。不一会儿,一个员外模样的人急匆匆地跑了出来,满脸愁容,一把拉住济公的僧袍:“师父可是有灵丹妙药?若真的能把小孩平安催生下来,我必有重谢。”

济公施药救人 叶娟娟

济公从怀里掏出一粒黑乎乎的丸子:“出家人慈悲为怀,不图回报。这颗药拿去,用阴阳水化开,给产妇吃下去,包管立见功效。”

这边丫环立即兑上阴阳水,给产妇喂药;那边赵员外还在陪着济公说话,茶水都没泡开呢。忽听房内“呢哇”地一声婴儿啼哭,丫环跑了过来:“恭喜老爷,生了,是个白胖男孩。”

赵员外一听,顿时眉开眼笑,脸上愁容一扫而光:“神药,神药啊,我有孙子了!师父真是神僧下凡啊!”又立刻吩咐下去,摆好酒席,请济公入席喝酒。

座上,济公与员外互报了名号。原来,这员外姓赵,名德芳,以经商起家。酒过三巡,赵德芳忽然向济公作揖道:“今日遇见神僧,实乃三生有幸。在下愚钝,有一事不明,想向神僧请教。”

济公招招手:“有什么事,你且细细说来。”

赵德芳说:“实不瞒神僧,我从小家境贫寒,靠着一点小聪明,白手起家做买卖,为了多赚点钱,时不时昧着良心,干些缺斤短两的亏心事。一次,我从江西客人那里买了几千斤棉花,用自家的那杆水银秤,差不多每斤棉花多得了3两。那江西客人赔了本钱,气怒伤身,竟然得病死了,我心中实在羞愧极了。去年,我六十大寿,见家中的三个儿子先后成家立业,其乐融融,一下子犹如醍醐灌顶,决心弃恶从善,当场就把那杆水银秤给砸了,平日里也常做些扶贫济困、铺桥修路的善事。谁知,这以后非但没有福报,反而祸事连连。不到一个月,大儿子死了,大儿媳妇改嫁他人;事情刚办完,二儿子也死了,二儿媳也另攀高枝了;过了没两个月,三儿子也死了,三媳妇因怀有孕,尚留在家中。神僧你看,这不是‘修桥补路双瞎眼,杀人放火子孙多’吗,怎么行善反倒遭恶报呢?”

济公笑道:“自古因果相报,这是定理。实话告诉你吧,你大儿子前世原是一个卖药材的客商,被你算计死了,投生到你家来讨债的;你二儿子是给你破家败业来的;你三儿子是给你闯祸犯事来的。你本来应该老来饿死,正因为你良心发现,弃恶从善,上天有眼,把你三个败家子收了回去,好让你安心地施舍行善。”

嘻笑怒骂间,济公早看透了玄机

赵德芳到此才如梦方醒:“多谢神僧教化,现在我得了一个孙子,不知他将来怎样?”

济公点点头说:“福有福报,只要你一心向善,你这个孙子,将来肯定能出人头地,给你光耀门楣。好得很哪!”

赵德芳喜出望外,扑通一声跪下了:“请神僧多多点拨,只要孙子有出息,后继有人,来世我愿为你做牛做马,以报谢恩。”

济公眉头一皱:“嗨!快起来,怎么两条腿的人,整天净想着做四条腿的牲畜?你还是好好做你的大善人吧!”

赵德芳立起身来,仍不停地作揖:“神僧教训的极是、极是。”

北屏山展衣驱木

第二天,赵德芳又要广邀宾客,盛宴招待,济公百般推辞,无奈之下,只好道明了此番前来常山募化寺木的真正意图。

赵德芳听后,痛快地说:“木头好说,我家北屏山上多的是。只是两日之内,连砍带运一个寺庙的木头,怕是人手再多,也是来不及呀!”

济公蒲扇一摆:“不用不用,我一个人足矣。”

赵德芳有点懵了:“啊?一个人?不知神僧究竟要多少木头呢?”

济公笑笑:“不多不多,只要一袈裟就够了。你现在且引我前去北屏山。”

站在北屏山之巅,赵德芳看着济公身上那件破得像丝瓜筋一般的袈裟,带着满腹疑问,却无从问起。济公倒是不慌不忙,从身上脱下袈裟,抖了几抖,然后将舒展开的袈裟朝前方深山茂林抛去,随即蒲扇轻摇,口中轻念“罗汉展衣咒”。只见那袈裟随风长,随风大,像一片巨大的云朵,一连盖过了18个山头,直到黄冈山那里才停住了。

赵德芳惊得目瞪口呆,他倒不是心疼满山的木头,而是做梦也没想到眼前这个和尚竟有这样大的法力!莫非真是罗汉下凡不成?

济公此时也有些疑惑,忙问:“那袈裟尽头是什么山?”

赵德芳远远望去,想了一下,说:“都过定阳乡界了,应该是黄冈山吧,那里有座唐代古刹万寿寺,香火极旺的。”

济公点点头:“这就对了。原来是我剃度之地灵隐寺的祖宗寺,难怪袈裟止住了,等下要抽空前往拈香礼佛才好。”

此时,赵德芳已经对济公佩服的五体投地,他问道:“是否需要安排些精壮汉子砍伐树木?”

济公说:“不必劳烦员外了。”说完,又念了段“开山伐木咒”,摇了三下蒲扇。只见袈裟腾空而起,18个山头上数百棵粗壮的树木,竟然自动剔除枝叶、根桩,包裹在袈裟内,向赵家坪方向飞去了。

济公展衣驱木 叶娟娟

此事传开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济公展衣驱木的神技,便将济公抛展袈裟时所站立的山峰从北屏山划分出来,单独命名为“展衣山”。这便是展衣山的得名由来。

济公募化到的那些树木飞到哪里了呢?赵德芳回到府中,才发现那100根树木就整齐地排在自家门前的河岸上。待济公收了袈裟,赵德芳又忙着张罗要租船运木,以便早日送达杭州。济公拉住他,说:“员外暂且歇歇,我自有妙法运送。”

赵德芳心里纳闷,江面上既不见船又不见人的,这树木究竟是怎么运的呢?

一个时辰之后,常山江岸边的一个山头上,济公借助一块平整的巨石为制高点,临江而立,正在施展法术。只见他口中念着“木龙潜水咒”,再一次抡起了宝贝蒲扇,对着那堆树木扇了一下。突然间,一阵狂风从山顶刮起,直向那堆树木而去,那些树木竟像一条条得到指令的长龙,向常山江里游划过去。

说来也怪,树木一到江里,便沉入水底,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济公担心数百根树木飘浮在江面上,容易撞毁船只、堤坝,于是施了法术,让树木在水底一路潜行前进。

一时间,水底好像有一股鲨鱼群一样,向东游窜而去,水面泛起阵阵波纹。济公转身对赵德芳说:“多谢员外募捐,如今木头已经起运,我也该告辞了。”

看到赵德芳不敢置信的样子,济公伸手一指:“瞧,树木都到村庄那边了!”赵德芳顺势望去,不远处,那些树木竟然斜斜地浮出水面,露出了树梢的那一头,一会儿又全部沉入水底,继续潜行。

这些北屏山的树木,从常山江出发,漂入钱塘江,最后由杭州南屏山下醒心井的井口运送抵达,重建了一座净慈寺。

净慈寺运木古井

自此以后,人们习惯把常山江岸边济公驱木入江的山头叫作“罗汉山”,摇扇吹风的水口叫作“风扇口”,而对岸江边树木露头的那个村庄,则被称为“枧头”了。

再后来,清代作家郭小亭因痴迷于济公事迹,广泛搜集与济公相关的奇闻异事,在得知济公在常山的一系列奇幻经历后,他便将其糅入小说故事,形成了240章回的《济公全传》,其中有16个篇章的故事发生在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