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早期组合回云纹和田白玉剑格赏析


剑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也是军事和武力的象征和勇武的化身。古代帝王和贵族所佩带的剑不仅刻有精美的纹饰,还有玉制的高档装饰物和附件,这些装饰物和附件称为玉剑具。战国、汉代玉剑具非常盛行,其玉质之良、做工之精、纹饰之美为历朝之冠。汉之后玉剑具急剧衰落,以后则不见,偶见明清仿品,主要是为了欣赏陈设之用,有时兼作镇纸之用,因此又称“文带”。


玉剑具上往往琢刻谷纹、蒲纹、兽面纹、螭虎纹等,通常全套为四件,分别为玉剑首、玉剑格、玉璏、玉珌。 战国、汉代玉剑具通常成套佩用,剑首,为圆形,一面圆鼓,一面内凹;剑格,长方扁形,中间长棱形孔,可纳剑柄;剑王遂,为长方扁条状,中间有方孔可缚于剑鞘之上;剑王必,有两个对穿斜孔和一个直孔,便于固定剑鞘。
战国时的玉剑首圆形,片状,中心有一圆形凸起,其上有细阴线刻纹。玉剑格,用于剑柄与剑身间的饰玉,扁长形,中部向两面凸起,两端薄锐,截面为菱形,表面饰变化了的兽面纹,兽面仅有两眼及鼻可识,其旁边皆琢山形勾连纹。秦代玉剑首内外圈均有弦纹,玉璏形制如前代,但器面饰勾连云纹。汉晋时玉璏表面饰阳线兽面云纹。

战国剑具纹饰以谷纹、勾连谷纹、蒲纹为主,汉代的除此之外,高浮雕的兽面纹、蟠螭纹比较多见。汉以后玉具剑绝迹,明清时出现了大量仿战国两汉的玉剑饰。由于好古之风盛行,古玩商们为了牟取暴利,仿制了一大批伪品,有的制作之精,几乎乱真,不过在制作工艺纹饰琢磨等方面,仍有不少破绽。
战国至两汉时期是玉剑璏发展的极盛时期,此期制作用料考究,刀法简约大气,琢磨抛光细腻,纹饰线条或简洁自然、粗犷苍劲,或精准规矩、圆润婉转,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汉代剑璏发现之多,器形、纹饰之丰富,制作之精美为各代玉璏之冠,古代玉剑璏的形制至汉已基本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