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打開神諭的鏈接?!

《山海經》在《海經》首篇《海外南經》說,大地所負載的,包括上下四方的萬物,在四海以內,有太陽和月亮照明,有大小星辰的經歷,又有春夏秋冬的季節。大地上的一切都是神靈造化所生成,萬物各有不同的形狀,有的夭折而有的長壽,只有聖明的人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原文:“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天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

當我們看到這段描述時,是不是想起唐朝詩人陳子昂的那首《登幽州臺歌》呢?“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詩人在幽州臺上,想到我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也不知道以後會歸向何方,那天地宇宙是這樣的久遠洪大,而一個人的生命又是如此孤獨和渺小,不禁悲傷地流下眼淚。

假如真的能穿越時空,我會告訴懷經緯之才的陳子昂,《山海經》上說,世上萬物都是神靈造化生成的,我們的生命都是神靈賦予的,不要再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而悲傷了。那陳子昂會怎麼回答呢?他會不會問我,假如我們的生命真的是神靈所賜,那神靈賦予我們生命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我們在世間沉淪還是為了讓我們提升?我們怎樣做才能得到永恆的幸福?能夠懂得其中道理的聖明之人在哪裡?神啊請你告訴我。

《山海經》裡面的神沒有告訴我們怎樣擺脫做人的痛苦,但是卻給我們做出了好的表率,展現了社會美好的一面。

我們看周文王分封天下的時候,都是以血親為聯繫紐帶,按照姬姓、與自己的親疏關係劃分,最後就變成了家天下。整個傳承,是傳嫡不傳庶。傳嫡不傳庶是我國古代漢民族的宗法傳承製度,嫡子是正妻所生的兒子,帝王選擇接班人的時候,選擇正妻生的兒子,不能選擇嬪妃生的兒子。

這種靠血親聯繫的社會狀態最終解體、崩潰,變成了春秋戰國時期的3000多個小國的紛爭。對於那個時候的戰爭,有句話叫“春秋無義戰”。那些諸侯王看到周天子的威信漸漸降低,都想自己稱霸,都要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樣來看,周朝整個制度的建立和解體,及重建,是一個比較低的檔次。而在堯舜禹時代所出現的情況卻截然相反。按我們的推想,更遠古時期的生命,應該是刀耕火種的生活,簡單的幾個部落之間的聯繫,還沒有形成周朝那種靠宗親、靠血親來聯繫,以結成強大管理的網絡或勢力。

可是那個時候卻出現了禪讓。禪讓就是把首領之位、把王位及權利讓給有能力的人,而不是傳給自己的兒子或家族宗親。這是一種非常高尚的行為。堯在年老的時候,禪讓於舜,推舜為帝。舜在年老的時候又禪讓給大禹,禹本來也選定了接班人伯益,但是禹的兒子不服。他覺得我父親有這麼大的功勞,天下都應該是我們家的,他就殺死了伯益而自己稱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從此以後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

禪讓這樣一種在堯舜禹上古時期非常美好的社會管理制度,在之後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在後世的王朝更替中,卻成了以禪讓之名、行奪權之實的鬧劇。例如,西漢的孺子嬰禪讓給新朝的王莽,東漢獻帝劉協禪讓給曹魏文帝曹丕,曹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西晉武帝司馬炎,等等。都是想借助這一形式來給權力的篡奪鍍上一層合法性的光環。

《山海經》裡,還給我們描述了君子國,說是在北面有一個君子國,那裡的人穿衣戴帽,腰間佩帶著劍,能吃野獸,使喚的兩隻花斑老虎就在身旁,為人喜歡謙讓不爭鬥。

原文“君子國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

還描述了一個人間樂園:說有個國家叫臷民國,是大禹的子孫。他們不從事紡織,自然有衣服穿;不從事耕種,自然有糧食吃。那裡有能歌善舞的鳥,鸞鳥自由自在地歌唱,鳳鳥自由自在地舞蹈。那裡又有各種各樣的野獸,群居相處。各種農作物匯聚於此。真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原文“有臷民之國。帝舜生無淫,降臷處,是謂巫臷民。巫臷民盼姓,食谷,不績不經,服也;不稼不穡,食也。愛歌舞之鳥,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爰處。百穀所聚。”

寓意吉祥的神鳥鳳凰,一直被認為是古人憑空幻想的產物,而在《山海經》中我們可以看到關於鳳凰的記載:丹水從山上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渤海。山中有一種鳥,形狀像普通的雞,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名稱是鳳凰,頭上的花紋是“德”字的形狀,翅膀上的花紋是“義”字的形狀,背部的花紋是“禮”字的形狀,胸部的花紋是“仁” 字的形狀,腹部的花紋是“信”字的形狀。這種叫做鳳凰的鳥,吃喝很自然、從容,常常是邊唱邊舞,一出現天下就會太平。

原文“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 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山海經》向我們展示了這些美好的東西,是不是暗示我們,只要我們也像先人那樣去做,就有可能到達那樣一個美好的地方呢?可是我們向君子國的人那樣謙讓了嗎?我們做到了鳳鳥給我們展示的德義禮仁信了嗎?

我們看今天的社會。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倫理約束,沒有心法,沒有紀律和規範,就會唯利是圖、沒有人性,這就很像動物。我們看到動物的特點是什麼?它為了一口吃的東西,可以種族之間殘殺;它為了繁衍後代,各種交配行為,都沒有任何遮掩,這就是禽獸。禽獸它就是沒有禮儀,沒有修飾,沒有文明。可是人不能這樣啊,必須要有文明。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善,是親情,是愛護,是仁義等等,這些都是神話故事裡最首要的東西。

中國上古神話都以“善”為核心,神話中的神是真、善、美的化身,如黃帝懲惡助善、大禹治水、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夸父追日等,這些神話歌頌的是正義、善良、勤勞、勇敢、樂觀、毫邁的精神。我們看到,如果沒有上古神話傳說,我們人的精神面貌和整個的價值觀、行為準則通通都沒有了。作為保留上古神話最多的典籍《山海經》,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毫不誇張的說,《山海經》及上古神話,就是構成我們中華文化內核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