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期《收藏》杂志提前看

《收藏》杂志

以专业积累为大家推送新鲜、有趣、有用的独到资讯

▌推敲

《雍正皇帝的内心世界:解析胤禛》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套《十二美人图》,绢本设色,一幅一像,原本是胤禛做皇子时被裱在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上的。本文将借助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雍正《十二美人图》画面各元素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将其复归其原境,以探究中国古代社会中不同时代的女性理想形象的演变,明清文人士大夫最欣赏的美人是什么形象,雍正皇帝内心渴求的理想女性是什么,而他的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又在哪里等问题。

▌墨彩

《功夫深处渐天然:齐白石画虾“三变”》

环顾中国画史,画虾的画家凤毛麟角,流传下来的作品也很少。南宋法常开启了中国画画虾先河,后来的赵孟頫、徐渭、八大山人、郑板桥、高其佩等大部分只是墨戏,偶有画虾之作,但不像齐白石那样专门研究、绘制过虾,把虾画出名堂。齐白石以画虾闻名天下,他画的虾形态逼真,墨法新奇,晶莹剔透,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成为他的招牌画作。但齐白石画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三变”,才最终形成其晚年的风格。

“枕语”古陶瓷枕鉴赏专题

木枕是古人最早使用的枕头之一,唐代已开始流行,宋金元时期的瓷枕烧造窑口众多,磁州窑系最具代表性。考古出土和传世有大量的精品存世,也见于欧美和日本等海外公私收藏。陶瓷枕不仅反映胎釉、烧制等工艺特征,还蕴含了丰厚的美术、民俗、文化等人文元素。本期“枕语”专题分为枕之史、枕之形、枕之粹三个篇章,每一章节各有侧重。

《文物枕史》

枕是人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卧具,而陶瓷枕又是我国陶瓷艺术中一个非常独特的门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自1991年入藏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伉俪捐赠的200余枚陶瓷枕以来,将“陶瓷枕”作为一个特色收藏,截止目前馆藏陶瓷枕近600枚,涉及国内众多窑口,堪称国内博物馆瓷枕收藏之最。本文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藏瓷枕为例,介绍陶瓷枕历史中所蕴含的社会生活史、文化发展史、技术史和艺术史。

《娓娓道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枕展》

枕的起源尚无明确定论,但作为“荐首之具”已伴随人类走过千百年的历史。本文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枕语——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枕展”出发,对瓷枕的历史演变、瓷枕上的书画装饰,以及瓷枕的装饰绘画典故进行了详细探讨。

《俗物·美器——新乡市博物馆藏陶瓷枕》

陶瓷枕装饰题材广泛,民间色彩浓郁,是研究当时陶瓷工艺、民间观念、社会崇尚和生活习俗的重要实物。本文介绍的新乡市博物馆藏陶瓷枕形制多样,且来自民国时期平原省博物馆旧藏,不少堪称精品。

《戏剧舞台一枕收——元青白釉戏剧舞台枕概述》

元代的青白釉瓷枕,实用之外,非常重视装饰效果,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喜好习俗与审美格调,其中戏剧舞台人物枕最有特色,其在山西大同、安徽岳西县及安庆市、江西丰城县都有出土,首都博物馆也收藏一件同类瓷枕,为今人研究元代戏剧提供了宝贵实物。

《栩栩如生的动物枕》

瓷枕的造型与装饰不仅蕴含着实用、舒适等功能,而且融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艺术乃至政治因素,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兽形枕及枕上的动物装饰题材为代表的动物枕更是充分反映出古代陶瓷枕制作者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本文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文物为依托,探讨陶瓷枕中的兽形枕和动物题材纹饰的装饰内涵。

《漫话如意形陶瓷枕》

如意形枕,顾名思义是以如意为造型的瓷枕,是一种俯视枕面造型类似叶片或祥云纹、左右两侧有两到三处曲线对称、上有桃尖的瓷枕类型,因其优美的造型、多样的装饰和美好的寓意而深受喜爱。如意形瓷枕始于唐末,兴盛于宋代,是瓷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造型艺术。瓷枕在明清时逐渐被其他材质的枕所代替,如意形瓷枕也由此式微。

《黄堡窑:唐代陶瓷枕撷英》

耀州窑从唐代开始就烧造色釉、器型丰富的陶瓷枕,在唐宋时期曾烧造出釉彩和造型各异的陶瓷枕。唐代该窑被称作“黄堡窑”。本文主要结合铜川黄堡窑址考古资料,对唐代该窑各式陶瓷枕加以介绍。

《吉州窑:宋元瓷枕的装饰艺术》

吉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综合性民窑,产品以碗、盏、瓶等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瓷枕也是常见器物。吉州窑瓷枕按装饰工艺可分为釉下彩绘瓷枕和绿釉瓷枕两类。绿釉瓷枕主要采用的装饰手法主要为刻划花和印花,而水波纹、卷草纹、花卉纹饰常见于吉州窑釉下彩绘瓷枕上。

《磁州窑:金元陶瓷枕》

瓷枕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国古代瓷窑如越窑、邢窑、长沙窑、寿州窑、定窑、钧窑、耀州窑、汝窑、磁州窑、井陉窑、长治窑等均烧造瓷枕,其中,宋金元时期河北磁州窑生产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磁州窑瓷枕造型多样,纹饰题材丰富,画面简洁生动,平易近人,是中国瓷器文化艺术园中的一支绚丽的奇葩。

《澄城尧头窑:清至民国瓷枕》

陕西省澄城县尧头窑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瓷窑遗址之一,自唐代创烧以来,窑火千年不息,沿用至今。尧头窑的产品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瓷枕的艺术水平又独具特色。尧头窑瓷枕造型林林总总,以刻花、划花、印花、雕塑、彩绘为饰,题材丰富多彩,有些还配以诗词、民谣、俚语村言;用途上,除了实用卧枕,还有作为书写、医疗用的腕枕及脉枕。从题材来说,人物故事题材和动物类题材的数量占了很大的比例,本文遴选数例做以介绍。

《耀州窑:民国时期瓷枕四品》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黄堡地区,金末元初时制瓷中心由黄堡逐渐转移至陈炉地区时日渐衰落,陈炉窑接替了黄堡窑而成为耀州窑后期发展的中心。清、民国时期是陈炉窑的鼎盛和工艺变动期,此时期窑场规模大,产量高,器型丰富,除常见的日用器外,还烧制了许多在其他窑场很少出现的器物,这种情况下,瓷枕自然成为了常见器型并多有烧造。本文择选四件民国时期陈炉窑瓷枕均进行介绍。

《宁夏佑启堂藏陶瓷枕》

本文列举9件宁夏佑启堂藏陶瓷枕进行赏析,制作时间上至金代下到民国,读者可借此一窥瓷枕演变之简史。

▌泉苑

《泉海稀珍:也说西夏元德钱》

西夏立国约190年,前半段与北宋对峙,后半段与南宋并存。元德是西夏崇宗李乾顺的第六个年号。根据钱币实物发现的情况看,元德之前,西夏铸币仅有寥寥几种,元德钱有通宝、重宝等两种,分别为小平和折二。重宝钱存世极罕,位于古泉名珍之列,为历代泉家所珍视,存世不过寥寥十余品而已,通宝则有版式数种,主要分隶书与楷书两大类,楷书版十分罕见,比隶书版要少得多,谓之珍泉绝不为过。

《五代十国时期闽铸“开元通宝”铅钱》

自朱温废唐自立,建国号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闽的开创者王审知,唐末随其兄王潮率军自河南入闽,王潮去世后,王审知继任武威军节度使,推行保境安民政策,后梁太祖朱温封其为闽王。为应付财政和军事上的需要,王审知决定自行铸钱,钱文仍沿用唐代“开元通宝”名称,由于福建境内铜材资源匮乏,最先铸造铅钱,以后才又铸造过铜钱和铁钱。王审知贞明二年所铸铅钱,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铸造的流通货币,也可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官铸流通铅钱。

《澳门生肖贺岁纪念钞防伪技术探究》

澳门特区发行的澳门生肖贺岁纪念钞,面额为澳门币壹拾元,2012年元月开始发行,至2023年结束。每年一对,分别由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和澳门大西洋银行发行。澳门生肖贺岁纪念钞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科技防伪技术融入到钞票的表面,除给人以新颖的感觉外,也是对现代印钞技术高超水平的展现。

《华兴银行铜辅币》

华兴银行是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后,于1938年3月拼凑成立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成立的银行,职能是处理和调剂华中金融业务,所发行的钞票被称之为“华兴券”,其目的就是搜刮法币,套取外汇,为侵华日军购买战略物资、掠夺资源,并为伪政权维持运作经费提供保障。铜辅币是其1940年初计划发行的货币,但还未正式发行,伪维新政府就被汪伪国民政府取代,华兴银行及所发行货币即被废止。因此,现今存世的华兴银行铜辅币甚为少见,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值得收藏。

《宽永通宝钱》

作者所见一枚宽永通宝钱,直径约28毫米,厚约1毫米,重约5.2克,正面为“宽永通宝”四字,背上为一“文”字,方孔。史载宽永通宝始铸于日本第108代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1626年),后累朝鼓铸。是日本历史上铸量最大、铸期最长、版别最多的一种钱币,同时也是流入我国数量最多的外国钱币之一。

▌微知识

《三才环》

三才环主要流行于战国至汉,所谓三才环,就是在玉环的每一面,各出三个环形楞面,代表天、地、人三才,两面相加有六个楞面,充分体现《易经》中所表达的三才思想。

《窃曲纹》

在山东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颂簋,在器口和盖沿各饰一周典型的窃曲纹。窃曲纹,又称穷曲纹,也有人称之为兽目交连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纹饰。研究认为,窃曲纹应为动物纹饰,如龙纹、凤鸟纹变化而来。此纹饰盛行于西周中、后期,春秋战国时仍见沿用,在明清仿古器物上也可见到。

▌专栏

《“御花园万春亭”穿越美国》

号称“全球最大博物馆系统”的美国华盛顿国立史密森博物学院下辖16座博物馆和美术馆,塞克勒艺术馆便是其中一家。塞克勒艺术馆不仅是美国唯一的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也是中国地区之外,收藏中国艺术品的主要博物馆之一,目前已有超过1. 45万件中国藏品,包括青铜器、玉器、早期佛像、宋元明清绘画、书法、瓷器及漆器等。2007年5月30日,史密森博物学院赛克勒艺术馆迎来新的收藏——一件来自中国紫檀博物馆的大型艺术品“紫檀雕万春亭”。

《烧炼宣德炉》

作者尝试于前贤典籍中遍寻烧炼养护宣德炉之秘诀,研习方法,这其中发觉王世襄先生所用之法似有误,在多次尝试后终于觅得方法,即先辨别铜质成分,再根据结果选择适宜之法,反复试炼后,终于成功。

《案上芳华:辽代的陶瓷文房用具》

中国陶瓷文房历经长期的发展与演进,在辽代成为了一个重要门类。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材料,辽代陶瓷文房多出土于贵族墓葬与窑址。其中以内蒙古、辽宁两地出土数量最多,主要有砚台、笔洗和水滴三大类,为研究辽代文人生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海外

《歌川派的“东海道”》

歌川国贞是日本江户晚期一位多产的浮世绘画家。从1844年起,他开始在作品上使用其师的名字——丰国,今人将他称为三代丰国。国贞最擅长、也是遗留数量最多的作品是“美人绘”(仕女像)和“役者绘”(演员像)。歌川广重于1833~1834年出版了保永堂版的《东海道五十三次》之后,与其平辈的国贞于大约1838年绘制了一套同名作品,之所以创作这样一套作品,笔者认为是出于宣传的目的,以提升歌川派浮世绘的市场影响力。

《写实绘画体现艺术家最深刻的洞察力》

尼古拉斯是爱尔兰写实主义绘画领域的著名艺术家。2017年,尼古拉斯的双人肖像作品《Drishcoora - Maeve &Keith Robinson》,在美国ARC艺术沙龙大奖赛肖像类别中获得第3名,并获得了《收藏》杂志特别冠名的奖项。同时这幅作品也入选了英国皇家肖像画协会年度展览,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期海外栏目采访了尼古拉斯,并对他的获奖作品和艺术之路进行了讨论。

▌视点

《和风扑面:明末清初外销日本的景德镇瓷器》

自隆庆元年开海禁之后,东西二洋与中国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至17世纪达到了顶峰。景德镇瓷器是当时海外市场需求最大的商品。而此时日本正处在江户时代初期,以小堀远洲为代表的茶师大力弘扬茶道文化,并向景德镇订烧了形形色色的瓷器。这些瓷器造型纹饰独树一帜,一个崭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雄奇昳丽——17世纪青花与五彩瓷特展”中展出一批富有代表性的外销日本器物,反映出17世纪中日文化的交流轨迹。明末清初外销至日本的景德镇瓷器,主要包括“古染付”“祥瑞”“南京赤绘”“明末清初手”等多种风格的各类茶器、香道具及料理器具,本文将结合相关展品加以介绍。

《世界顶级艺博会上,我们买什么》

2018年3月18日,全球最大规模、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品盛会TEFAF(欧洲古董艺术品博览会)落下帷幕。8个展区、10天、20多个国家、275家参展商、3000余件展品,共吸引680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尤其新增了超过100家博物馆参观者。TEFAF以西方艺术为主,包括中国文物在内的埃及文物、阿拉伯文物、非洲文物皆系小众。抢占媒体版面的高成交消息,也都集中在油画、雕塑等传统西方艺术领域。中国藏家来到TEFAF,买什么,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为艺术品插上合适的“金融翅膀”》

近几年,艺术品金融成为热门话题,用金融杠杆撬动艺术品市场是大势所趋,但是,金融的翅膀是否能够让艺术品市场高飞,还要看翅膀是否合适。3月28日,由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Asia Institute of Art& Finance)主办的“2018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第三届)暨艺术品金融的商业模式与创新高峰论坛”于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数百位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活动。其中,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的主题发言尤为集中,本刊在此节录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多款景泰蓝作品入选2018博鳌亚洲论坛国礼》

2018博鳌亚洲论坛落下了帷幕,4月9日晚,博鳌文化之夜万人齐聚,,共话文化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登上舞台大放异彩。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宋瓷、中医药文化、黎族三月三民俗文化、中国景泰蓝国礼等,在本次论坛上备受瞩目。

▌拍坛

《绍兴峰会声音:内地拍卖将如何“坚守与前行”》

2018年4月13日,2018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年度峰会在绍兴召开。本届峰会由中拍协艺委会主办、浙江拍协协办、西泠拍卖承办。来自业内外180位人士以“坚守与前行”为主题,共同探讨当前形势下内地拍卖行业发展的方向。在丰富的会内容中,本刊摘选部分专业人士的声音,供读者品读了解当前拍卖及文物艺术品市场将面临的各种变化。

▌玉缘

《通辽市博物馆藏古代玉器精品》

内蒙古通辽地区地处科尔沁草原腹地,深受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及辽金文化、蒙元文化的浸润,玉文化底蕴之深厚,文物之精彩,有目共睹。本文介绍通辽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精品玉器,以飨读者。

《玉带钩的历史演变》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称“犀比”。带钩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物,材质丰富,最为珍贵的是玉质带钩。玉带钩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夏商周未发现有玉带钩,至春秋战国,玉带钩进入发展期,西汉是鼎盛期,东汉开始衰弱,元明清则是回升期。

▌博览

《大同北魏石雕精赏》

大同出土的一些北魏时期石雕刻件,可以窥见平城百年兴盛历史,见证北魏王朝在中国雕刻史上所达到的高峰,也是丝路开通东西方文化交流大融合的生动体现。

▌展览

《苦行探道——贾又福师生作品巡展亮相浙江美术馆》

2017 年4月19日至5月4日,“苦行探道——贾又福工作室师生优秀作品全国巡展(第七回)”在浙江美术馆展出。50余幅贾又福先生作品及其历届30余位学生100余幅作品参加了展出。

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

可直接在收藏微店订阅2018年《收藏》杂志

libin@artyfun.com

创刊于1993年

一册在手,把握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