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经》的二十个争议之九:“企者不立”后的“跨者不行”

关于《道德经》的二十个争议之九

关于《道德经》的二十个争议之九:“企者不立”之后有无“跨者不行”这一句

出处:第二十三章。

歧义:

通行本在“企者不立”之后有“跨者不行”这一句,帛书本没有。

辨析:

“企者不立”之“企”,帛书本作“炊”,帛书研究组认为当读为“吹”。高明《帛书老子校注》认为,“炊”、“企”二字古音相通,属于通假字,高说可信。王弼等传本均作“企”,应当有其原因。

帛书研究组认为:“通行本此句下有‘跨者不行’一句,按文例当有,甲、乙本似误脱。”窃以为如果说帛书甲、乙本全部“误脱”,似乎有些牵强。

通行本在“企者不立”之后加“跨者不行”一句,是为了制造对称。诚然,经过王弼的调整或篡改之后,的确是个别章节敝帛书本顺畅很多。比如第十二章,帛书本作“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通行本作“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通行本就显得更为工整。但从经典的传承角度来说,保留原貌或者最大限度的保留原貌,才是严谨的治学态度。

老子引用古语或者古谚,一般并不注明出处。“企者不立”或许也是一句古谚。用一句古谚开头,然后列举一些表象,也是老子常用的表述方法。如第二十三章的“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就和“企者不立。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句型非常相像。

结论:

说“企者不立”之后误脱“跨者不行”一句,证据不足,只留前一句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