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假酒、3000年前的他老祖宗留給他的酒

在開始本篇文章之前,酒友們先看下面一段精彩的對話。一位朋友把“爺爺”存下來的酒找我來鑑定和估價。。。。

上面對話中的那瓶79年的人民公社酒,稍微有一丁點收藏老酒知識的酒友都知道,這是一瓶“原汁原味”的假老酒,即現在批量生產的新酒,人為做舊外表和酒里加了香精色素的仿製老酒。屬於一眼假的東西。可是每天,還有那麼多的人上當。上當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執迷不悟!被騙卻還為假老酒編一個把自己哄得很開心的老酒故事,自欺欺人,以為得到了寶貝。

在假老酒漫天飛的時代,上面的被騙酒友的例子只是“管中窺豹”。每天都有很多酒友拿著所謂 “爺爺留下來的酒” 來找我鑑定,還有“七大姑八大姨留下的老酒”,“小時候家裡就有的老酒”,斬釘截鐵的讓我來估價到底值幾萬。更有甚者,一位酒友拿著某寶買來的滿身長毛的發黴老酒,給我說這酒是西周時期的,家裡種地時挖出來的!我只能無奈的嘆息道:朋友,讓你失望了!這酒不是西周的,是上週的!

在看這些假老酒之前,先要給大家普及一下假老酒的定義。所謂假老酒,主要包含兩種:第一種是新酒。即人為的把酒的外表做舊,酒體里加上香精色素,讓人感覺像很老的酒。這種酒做舊的非常僵硬不自然,稍微有點鑑別知識的人就能看出來,和那種正宗的老酒歷經歲月形成的自然陳舊外表不一樣。這種假酒沒有收藏價值,飲用價值也不大,由於加了香精色素,喝多了對身體也不好。第二種假老酒,即當年生產的仿製品。比如一瓶95年生產的仿品五糧液,雖然是哪個時代的仿製五糧液,但有可能是95年製假者用五糧液的低端品牌尖莊酒灌裝的,存放了二十多年,酒質也會變化,口感可能也不錯,有飲用價值無收藏價值。到底能不能喝,還需要觀酒花酒體等等才能判斷。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第一種,即批量生產的新酒做舊的假老酒。這一大堆一大堆的假老酒,如今正在流向我們的餐桌,各位喜愛老酒的朋友們,您真的要小心了!

1. 市場氾濫的90年代的假劍南春

2. 引無數酒友掏腰包的“八十年代”杜康

3. 考驗消費者智商、憑空臆造的1995年四特

4. 可以獲得假酒奧斯卡獎的1993年杏花村酒

5. 仿得頗有藝術造詣的八十年代西鳳

6. 酒液黃得驚世駭俗的99年全興大麴

7. 大批量出現的1996年高粱白酒

8. 演技高超,甚至騙過了臧天朔葛優的假二鍋頭

9. 十分昂貴十分稀缺卻十分假的虎骨酒

10,.彌足珍貴的地方國營茅臺,竟買十送二

看到這裡,廣大酒友是不是手心直冒冷汗,數著自己到底中箭了幾款假老酒。別急!後面還有更坑爹的。

1、茅漿窖的華麗轉身——原漿液

2、特價9.8的醬香型原漿

一瓶醬香型原漿,還是1989年的,竟然只要9.8!!啥時候,咱茅臺鎮的原漿變得這麼不值錢了?!

3、1976年 貴州茅臺酒

又是打擦邊球的茅臺老酒,一瓶1976年的老酒,售價49元,這可絕對不是什麼好的醬香酒,這樣的酒喝了無異於毒藥水。

4、地方國營茅臺

5、五糧液假老酒

一些五糧液老酒,目前在市場廣泛流傳,這種假五糧液有個特點,酒標很光滑,沒有歷史感,製假者會在酒標上特意噴上汙漬,這種人為的做舊和真正經過時間洗禮的老酒外表是不一樣的,一般的稍微有一點鑑別知識的人都能看出!但是,還有大批的人上當!瞧這上千的銷量,不知道這些假酒,進了誰家的酒櫃。

6、瀘州老窖特曲


作為蟬聯中國五屆評酒會“中國名酒”稱號的老牌名酒,瀘州老窖也未能倖免。一瓶八十年代的方瓶瀘州老窖,市場參考價在2000多元,這幾十元的瀘州老窖特曲老酒,您敢喝嗎?

不得不承認,這商家造假還是挺有心的。不僅賣假的瀘州老窖特曲,還順帶搭售了一瓶八十年代的董酒,董酒可是我們貴州名酒。如果是正在80年代晚期的董酒,市場價在2000元左右了。賣家真是“慷慨”!

7、郎酒

這坑爹的製假工藝,簡直是一眼假的貨,然而這樣的假郎酒,依然吸引著購買者趨之若鶩。

8、劍南春

從圖片上看,釀造假劍南春的製假者還是用了心的——從瓶蓋、到飄帶、到酒標、再到盒子,簡直是一應俱全。分辨劍南春的真假方法並不難。

9、習酒

老習酒可謂一時之間成為老酒界香餑餑,很多人都大呼喝不起!這不,喝不起真的,馬上有假習酒造出來了。

除了圓瓶習酒,扁瓶習酒也是橫行氾濫。分辨真假習酒,關鍵看酒標的精緻度和歷史感,另外,假的扁瓶習酒,酒標上的習酒兩個字扁平沒有凹凸感,整個酒標印刷拙劣。這便應了一句話——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10、杜康酒

杜康酒原本算不上老酒界的珍品,沒想到這些酒都有人仿製!您看看圖中這紅豔豔的酒瓶蓋,還有外包的那一層看上去故意做舊的棉質,多少應該感覺到,假的老酒是怎麼回事兒了吧!

其實,假老酒永遠真不了!做的再好,也會漏洞百出!細心的人,即使你沒有什麼鑑別知識,一樣能看出來!下面就舉例一款某寶上大批售賣的假老郎酒,來引導大家怎麼去鑑定一款酒。

1985年的郎酒,正宗的是長成下面這個樣子的。

而下面的85年的整箱郎酒,屬於低級假酒。迄今為止,老酒收藏界還沒有見過1985年的原箱郎酒,更別談幾件了。帶著欣賞金馬獎最佳影片的激動心情,認真觀摩朋友發過來的圖片,只是那麼一眼,便為之而傾倒——是怎樣的創意和怎樣的勇氣,給我們帶來了如此挑戰智商的假老酒啊?

這一瓶1985年的郎酒,為什麼是假老酒?它到底假在哪裡?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找找茬。

疑點一:“金獎”標誌

1984年郎酒獲得“中國名酒”稱號,並於1985年後,將金質獎章用於瓶標。正品的郎酒,金質獎章凸起明顯,非常精緻。假郎酒的標誌無凹凸感,做工粗劣。

疑點二:商標及廠名

造假者具備絕對的畫蛇添足能力,在八十年代尚且對註冊商標意識不強的時候,“預見未來”率先啟用註冊商標R(見下圖右上角),這種具有遠見的洞見能力可圈可點。

此外, 正品郎酒的廠名為“四川省古藺縣郎酒廠”、“四川省古藺郎酒廠”。造假者有著非凡的創意能力,杜撰出“四川省古藺縣郎酒酒廠”這樣的廠名,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疑點三:度數容量

稍微具備一些老酒常識的朋友都會知道,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很多酒身上都不會標註“度數”和“容量”,見八十年代的地方國營茅臺、五糧液、汾酒(如下圖)。

八十年代,正品郎酒在此時仍然未標註度數。反觀這瓶酒赫然標註著52度,500毫升......哎,等等,不對!醬香型白酒不是53度嗎?這瓶酒怎麼是52度?說好的醬酒大部分是53度呢?

疑點四:背標信息

在這瓶酒的酒背標上,可以察覺的玄機就更多了。明明是醬香型的酒,原料竟然寫著:水、高粱、小麥、糯米、豌豆。這實際是典型的濃香型白酒的原料。稍稍有點常識的酒友們都知道,醬香型的酒的原料是:水、高粱、小麥。其次,該酒赫然寫著10781.1的標準代號。難道有人在1985年便未卜先知,提前預見到了我們在八十年代末才開始執行的標準代號?(1989年9月1日,國家開始實施GB10344-1989《飲料酒標籤標準》,明確規定飲料酒標籤必須包含淨含量、酒精度、產品標準號和質量等級)。

看了以上的細節鑑定方法,是不是也有所收穫。可能你會說,這些鑑定技巧需要積累呀,對於酒盲或者初次收藏老酒的愛好者有點難。那麼,老酒收藏之家再分享一下更為簡單的方法:

1。買老酒看存世量。

大家都知道老酒都是經過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留存下來。每一種酒數量都不會多,越老的酒越不會大批量出現。多則幾十箱,少則一兩箱,或者幾瓶,甚至是孤品一瓶!如果你見到某一款老酒,在很多非專業老酒商的手中都在銷售,且要多少有多少,肯定有問題!而正宗的老酒,別說要多少有多少了,你如果下手晚了,一瓶也買不到!

2。建議從專業老酒藏家或者老酒大賣家手中購買老酒。

長期經營老酒的藏家或者賣家,對老酒的鑑別有著十分深厚的功底。堪稱“真假老酒過濾器”,長期的經營積累了良好的信譽,老酒的質量也比較放心。

3。開瓶品嚐。醒酒。

做工比較好的仿製老酒,或許對裡面的酒也會下一番功夫--加上香精色素。讓你喝第一口時,感覺非常好喝,看著尿黃的酒體,感覺自己撿到了大便宜!其實,醒酒就可以分辨出真假老酒的口感。假老酒,只是在酒精裡硬硬的加上了調味香精,有一些陳味但不自然,等你醒酒10分鐘--20分鐘--30分鐘--40分鐘後,口感會越來越差,最後強加入酒體的香氣蒸發完,剩下的酒就會露出酒精的原本口感,味道甚至有些噁心。而正宗存放了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的老酒,醒酒後,正好與假老酒有著相反的變化。你開瓶後,有一些雜糧的陳黴味,口感並不是那麼優秀,而當你醒酒10分鐘--20分鐘--30分鐘--40分鐘後,口感越來越好,雜味消失,更為醇正,順暢,入口如蜜糖般甜美。

今天由一位酒友的所謂“爺爺留下來的老酒”,拋磚引玉,給大家指出了那些是假老酒,及鑑定的方法。更多的實用的方法,還需要大家自己在收藏之路上細心的總結。如果大家有更好的鑑別方法,歡迎留言分享。

該文為網上收集整理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