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草书《红楼梦·红豆词》,缠绵!悱恻!—赵新月讲毛体书法

毛主席草书《红楼梦·红豆词》,缠绵!悱恻!——赵新月毛体书法讲演录

毛主席草书《红楼梦·红豆词》,缠绵!悱恻!——赵新月毛体书法讲演录

毛主席的草书,不仅写“豪放”,也写“婉约”;不仅写“北国风光”,也写“寒蝉凄切”;不仅写“大江东去”的苏东坡,也写“悲金悼玉”的曹雪芹。

毛主席草书,同毛主席自己的诗词一样,既写“不周山下红旗乱”的高亢激奋,也写“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的辛酸。

伟人也多情,甚至也多愁善感。

所以,我们看到毛主席草书作品中,有很多书录古人伤感的诗词。

毛主席草书《红楼梦诗词》十几首,就是一个见证。

我们看毛主席草书《红楼梦·红豆词》。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唱了一支曲子,我们今天管它叫《红豆词》。曲词曰: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眉头,捱不明更漏。

呀!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这首爱情诗,缠绵悱恻。特别是经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成功谱曲与演唱,几乎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这样伤感的《红豆词》,豪放诗人和书法家毛主席怎么写呢?

野草书屋主人赵新月从中央档案馆编写的《毛泽东手书选集》中翻拍下来,请大家欣赏。

这首《红豆词》,毛主席用八行笺写了四页。

第一页,劈空写来 ——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这一页书法,感情仿佛抑制不住的江水,奔泻之下。见下图:

毛主席草书《红楼梦·红豆词》,缠绵!悱恻!——赵新月毛体书法讲演录

第二页,郁结难排——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特别是“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写得愁情满怀;“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写得百无聊赖,凄恻感人。见下图:

毛主席草书《红楼梦·红豆词》,缠绵!悱恻!——赵新月毛体书法讲演录

第三页,悲绝至极 ——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眉头,捱不明更漏。特别是“捱不明更漏”字体突然变大,把悲情推向高潮。见下图:

毛主席草书《红楼梦·红豆词》,缠绵!悱恻!——赵新月毛体书法讲演录

毛主席草书《红楼梦·红豆词》,缠绵!悱恻!——赵新月毛体书法讲演录

第四页,笔尽情远 —— 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这两句,用笔结字突然变得疏阔绵远,字体大小与第一页形成呼应,同时情绪由前两页的纠结悲绝转为深长叹息,仿佛此恨绵绵无绝期。同时,第四页自然留下大量空白,给人无穷遐想。正所谓“曲中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毛主席草书《红楼梦·红豆词》,缠绵!悱恻!——赵新月毛体书法讲演录

欣赏毛主席这幅《红豆词》,最好是听着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更能准确感知毛主席书写这首曲子时的心情。

伟人也多情,甚至也多愁善感。

伟人书法,可以惊风雨,也可以泣鬼神。

赵新月写于野草书屋,

以上为赵新月“毛体书法讲演录”节选,转发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上图:本文作者赵新月讲毛主席书法

上图:本文作者赵新月讲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

(赵新月,一介书生,河北作协会员、美协会员、书协会员,党史研究专家,西柏坡学创立者,毛泽东特型演员,广播节目主持人,专栏作家。主要著作:《西柏坡来电》、《你来西柏坡看什么》、《大西柏坡赋》、《开国第一城》、《西柏坡学发凡》、《画家书法八大家》、《悯生论——主持人书简》等,主演《赶考》、《亲情毛泽东》、《平津战役》等影视剧舞台剧,主要研究方向:文史哲经艺)

上图:本文作者学者型演员赵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