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戏穷游,71岁老人拿500元退休金,靠唱戏到处旅游,生活很满足


“包公!”,是的,这是戏里包青天百年不变的造型。“黑脸包公”的身后挂着另一套戏服,身旁则蹲坐着三位老者,二胡乐声伴着唱词有节奏地跟着。他们是来自河南太康县一家剧团里的退休演员,唱的是豫剧。唱包公的老者叫刘照亮,今年71岁,打小就开始学唱戏,唱了一辈子戏却总待在一个地方。今年5月11日,71岁的他在租住的房间里,卸妆前背靠着墙抽烟,身后墙上贴着年轻女明星的海报。


退休了,清闲了,也没那么多人再听他唱戏了,每个月500多元的退休金对于日常生活花销足够了,但要做点别的似乎有些困难,比如旅游。“做事情就跟唱戏一样,一个人总是唱不开,人多了也就热闹了”老刘说。他这唱戏出游的想法马上得到老哥们的赞同,说干就干,几人收拾行李开始了全国街头戏剧之旅。
“我们一般都是晚上才唱戏,白天是旅游时间,到处走走看看很开心,一两块的公交车钱就能从城市的一头坐到另一头。”老人家对于这样的旅游方式很满足。来厦门之前,在北京、广州、南京等城市都留下了他们的声音和脚步。

老刘选择在晚上唱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灯光效果。“大大的太阳底下,热,一点造型没有,唱不出来。”老刘说,退休之前他们唱戏经常在晚上,并且戏台上都有灯光,现在是街头表演,有路灯也行。
戏曲中,时间好像过得特别快,身边小红桶里的零钱逐渐变多,而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变少。老人打着哈欠脱下身上的戏袍并折叠好,脸上的妆是暂时没法卸了,几个人一起抬起行囊挤上公交车。也许是城市生活过于忙碌,在拥挤的公交车车厢里,两位大花脸老人家的“与众不同”居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傍晚时分,厦门市文灶闹市街头,霓虹灯一盏盏地亮了,闪烁着;马路上的汽车大灯也由弱变强;天边从淡蓝变成深蓝再慢慢变成黑色。一个黄得刺眼大大的“M”字样高高挂在天空。在这10米开外的人行道上,一位长须过腹的黑脸老人拂袖而起,高声大喝,下班回家的行人收住匆匆的脚步,细细端详。

下了车以后,他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行走了数百米,来到浦南路的一栋民宅,这是他们暂时的租住地。不到4平米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床以外,还有一个打地铺的空间。挤是挤了点,但是租金便宜。
卸完妆冲完澡后,老人们抽着烟,合计着第二天的行程。每一天,从旅游开始,唱戏结束,老人家觉得很满足。更多图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请点击关注头条号图说江淮,带给你有温度的视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