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 “五大帝國”進擊區塊鏈

雖然區塊鏈行業現在很“嘈雜”,但新技術的活力,已經讓大洋彼岸的互聯網巨頭們開始嚐到“物壯則老”的味道。

對於臉書、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以下簡稱“FAMGA”)5家佔據納斯達克巔峰市值的公司,如果在一年前有人說將來FAMGA會被區塊鏈顛覆掉,人們很可能會笑笑了事,怎麼可能?

一年前,納斯達克前100家公司的總市值是大約8.3萬億美元,其中FAMGA就佔據了3.5萬億美元。FAMGA平均市值超過7000億美元,哪怕是當時市值最小的臉書,也超過市值第六的英特爾2460億美元兩倍多,達到5030億美元。

截至2018年5月15日FAMGA各股表現

FAMGA家強大如斯的統治力也難怪人們會覺得,沒有什麼可以挑戰他們5家。但是現在,區塊鏈讓這5家公司聽到“磨刀霍霍”的聲音。

臉書面對Minds、SuchApp、YOYOW去中心化社交平臺直接挑戰;Sirin Labs和富士康合作製造出區塊鏈手機,以挑戰蘋果的霸主地位;Ethereum、EOS、Stellar等一眾公鏈正在包圍微軟,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操作系統;Brave和Bitclave瀏覽器正在與Google爭奪瀏覽器的主角;Shiping則通過token化的購物方式分割亞馬遜的市場。實際上,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更多區塊鏈項目正在挑戰FAMGA巨頭們的統治地位。

面對區塊鏈技術的挑戰,FAMGA五巨頭們正在走上區塊鏈道路。儘管違揹他們通過中心化的方式獲取利益的方式,但是時代就是這樣,你沒有辦法違逆,你能做的只能順從。

臉書:開始“重倉”區塊鏈

和其他互聯網巨頭相比,臉書進軍區塊鏈的時間並不很早。有一種觀點說,要不是臉書洩露事件,扎克伯格可能不會想到用區塊鏈技術。這種觀點可能較為淺薄。

有消息透露,Facebook計劃推出自己的加密貨幣,從而讓世界各地數十億的用戶通過這種虛擬代幣實現電子支付。區間集認為,如果臉書真的發加密貨幣,那麼影響可能是空前的。

加密貨幣在普及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使用的難度,用戶需要一系列較為複雜的操作才能購買到加密貨幣。臉書如果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假設叫“臉書幣”,那麼通過其APP可以非常低成本的讓每個用戶都能接觸、使用加密貨幣。

這意味著什麼呢?在目前的加密貨幣市場中,臉書幣強大的競爭力會使得絕大多數加密貨幣死亡。

還有,臉書最近調整了高管架構,為區塊鏈技術設立了一個新的部門。臉書稱,成立區塊鏈部門主要目的在於解決隱私問題。用戶數據的洩露讓Facebook 4月以來持續面臨輿論和監管的風暴。

區間集認為這可能是一個表面的說辭而已,事實上臉書這次管理結構改組,區塊鏈團隊、VR、AR、AI、企業技術等都隸屬於同一個平臺部門。區塊鏈技術不是一個單獨應用在某個領域的技術,它基因裡帶有跨領域協作。所以臉書讓區塊鏈技術團隊和其他幾個部門同屬於一個BU,其背後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探索出區塊鏈在智能時代的應用”。

蘋果:區塊鏈與可信執行環境

蘋果進軍區塊鏈領域的聲音鮮有耳聞,不過蘋果很早就利用區塊鏈技術。去年,蘋果公司已經向美國專利和商標局提交了一份新的專利申請,該專利透露出蘋果公司或正在創建一個使用區塊鏈技術驗證時間戳(timestamp)的系統。

這個系統到底有什麼作用呢?蘋果公司的專利是這樣表示的,如果單個節點被黑客入侵,使用區塊鏈創建和存儲時間戳可以保護一個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簡稱 SE),例如存儲機密信息的 SIM 或 microSD 卡。

當一個礦工解決與新的區塊相關的哈希難題時,新時間就變成了區塊鏈的一部分。因為分佈式共識,惡意節點試圖改變區塊鏈時間值將被真實的節點檢測到,區塊鏈中惡意修改的區塊將不會被設備和 SE 識別,因此偽造時間值不會破壞 SE。

對於蘋果而言,採用區塊鏈技術保護硬件是很自然的,因為其本身就是硬件屬性非常強的公司。基於此,區間集認為,蘋果未來可能著力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可信執行環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縮寫TEE)方面。這是一個必然趨勢,因為不可信的成本太高。

什麼是可信執行環境呢?TEE是與設備上的Rich OS(通常是Android等)並存的運行環境,並且給Rich OS提供安全服務。它具有其自身的執行空間,比Rich OS的安全級別更高,但是比起安全元素(SE,通常是智能卡)的安全性要低一些。TEE能夠滿足大多數應用的安全需求。

微軟:降低區塊鏈開發難度

雖然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曾經公開批評過比特幣投資,但是這家科技巨頭對區塊鏈與加密貨幣並不排斥,甚至可以說積極擁抱

微軟一直是接納比特幣的最大公司之一。早在2014年12月,Windows系統和Xbox商店內容就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了,當時比特幣的影響力還很小,更談不上被主流採用。從這一點上,不得不說微軟的眼光獨到。而且,當時加密貨幣正是處於熊市,誰知道微軟藉此獲得多少收益?外國人說話是給外國人聽的。

還有,現在全球各地的公司都在探索區塊鏈解決方案來處理各種不同的問題,針對這一點微軟已經開始構建生產區塊鏈場景。

早在2015 年 11 月,微軟啟動“Azure 區塊鏈即服務(BaaS)”計劃,後來,2016 年6月微軟又啟動了一個Bletchley技術。再後來,微軟首次發佈了Ethereum on Azure產品升級,以支持適合企業應用場景的“準投產”聯盟區塊鏈網絡。

今年5月,Azure發佈了其區塊鏈應用創建服務Azure Blockchain Workbench,目的就是希望開發定製型區塊鏈應用的企業通過基礎架構設置自動化加快開發流程。

實際上,微軟做區塊鏈平臺時,自身不做共識也不做算法本身,微軟實際上做搭建區塊鏈的系統的解決方案,那麼在這上面,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微軟最終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架構方式創建區塊鏈企業生態聯盟。

谷歌:6年前就瞄向區塊鏈

今年3月份,谷歌發言人曾對媒體表示,“像其他新技術一樣,谷歌有不同團隊的人員在探索區塊鏈的潛在用途。現在還說不好未來會推出什麼功能,也暫時沒有產品計劃。

但是,實際上從2012年開始,谷歌就在密切關注區塊鏈。在CB Insight的報告《2012至2017年間區塊鏈領域最活躍的企業投資者》中,谷歌位於名單中位列第二,排在軟銀的後面。

早在6年前就關注區塊鏈,而且非常活躍,所以,谷歌怎麼可能在區塊鏈技術上一點“影子”也沒有?

根據,開源區塊鏈項目Hyperledger執行總監布萊恩·貝倫多夫表示,谷歌將通過雲計算服務提供區塊鏈產品。目前,谷歌雲計算服務的用戶可以設置數據庫,或是調用谷歌的機器學習技術。未來,他們很可能也會通過谷歌雲去使用區塊鏈產品。現在,Hyperledger與IBM和甲骨文等公司合作開發企業級區塊鏈產品。

而且從戰略上來看,谷歌雲計算服務中包括谷歌文檔和其他一系列服務,目前每季度營收為10億美元。谷歌雲本身在雲計算市場排名第三,落後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很自然谷歌需要通過區塊鏈提升競爭力。

亞馬遜:從不要到要

如果回看去年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安迪·雅西說的話,亞馬遜好像不會“染指”區塊鏈。當時他聲稱區塊鏈的使用案例有限。而且他還特別強調了亞馬遜的政策,不要“製造技術,僅僅因為我們認為它很酷。”

可是就在近日,亞馬遜雲計算部門宣佈與一家名為Kaleido的初創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後者的前身是領先的區塊鏈孵化器Consensys。該公司的目標是,讓亞馬遜雲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簡稱AWS)的客戶更容易使用區塊鏈技術。

而在上個月,AWS雲服務推出了“AWS區塊鏈模板”業務,AWS區塊鏈模板提供了一種使用開源框架快速輕鬆地創建和部署安全區塊鏈網絡的方法。

根據亞馬遜官網介紹,藉助AWS區塊鏈模板,用戶可以使用經過認證的託管AWS Cloud Formation模板部署以太坊和超級帳本Hyperledger Fabric框架,專注於構建區塊鏈應用程序,而不用花費時間和精力手動設置區塊鏈網絡。據說,只需點擊幾下,在短短几分鐘內就可以完成。

2017年,亞馬遜還購入了三個域名

amazonethereum.com,

amazoncryptocurrency.com,

amazoncryptocurrencies.com.

(amazonbitcoin.com)早先已持有該域名

亞馬遜從一開始並不看好區塊鏈技術,到現在開始不斷進入,很明顯是看到區塊鏈未來誘惑。這讓我不禁想到亞當·斯密的那句話:“我們的晚餐並非來自屠夫、釀酒師和麵包師的恩惠,而是來自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關切”

結語:正在跳舞的美國“大象們”

從美國FAMGA五大互聯巨頭佈局區塊鏈案例,我們或許可以獲得這些啟示:

1. 當中國科技互聯網巨頭公司在談論有沒有夢想,當中國科技巨頭們在忙於併購收購佔地盤、入口與平臺廝殺時,美國的科技互聯網巨頭公司已經把目光轉向下一個時代,圍繞區塊鏈進行一系列的佈局。這或許值得中國的科技互聯網公司思考的。

2. 在區塊鏈這個賽道上,既有大象也有螞蟻,其實各有優勢。所謂在新事物面前小公司比巨頭更有優勢,可能並不恰當。前IBM CEO郭士納曾說:大,很重要,因為規模就是槓桿。深度和廣度可以容納更大的投資、更大的風險以及更長久的對未來的投入。實際上,IBM大約在3、4年前就開始了區塊鏈相關工作,同時組建了1500名員工的專門部門。

3. 現階段雖然用戶並不過多關注其數據風險(例如數據洩露、假新聞),此前李彥宏就說中國人對隱私問題沒那麼敏感。但是隨著公眾們的風險意識不斷增強,人們可能會變得更加主動的保護其個人數據,以及通過共享數據的方式獲得應有的價值。到那時,FAMGA目前佔據的市場必然會不斷減少,這是歷史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