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者:砥砺前行 专业推动中国彩市发展

《公益时报》中华彩票专刊凭借着它的权威、专业、深度,多年来坚持植根彩市,推动了千亿元规模彩市的健康、稳定发展。17年来,《公益时报》中华彩票专刊所走过的每一步,都应被彩市铭记。

新世纪伊始《好彩一周》立足彩市前沿

2001年,新世纪伊始,被视为中国彩票市场大发展的起步之年,虽然当年全国彩票销量达到288亿多元,尚不及目前千亿元彩市规模的七分之一,但由于当时彩票机构大力推广电脑彩票,各地“风采系列”电脑福利彩票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已初具规模。刚跨入新千年的中国彩票迎来又一轮发展阶段。

2001年,《公益时报》中华彩票前身《好彩一周》试刊发行。《好彩一周》为对开8版,版面内容涵盖观察、动态、收藏和环球彩市等内容,一上市就引起彩民广泛关注,首开全国性彩票报纸先河。经过2个多月的试刊后,《公益时报》彩票专刊《好彩一周》正式创刊。

一经诞生,就立足于彩市发展的最前沿,关注最新的彩票资讯,把握深入的市场动态,致力于服务广大彩民、投注站和福彩发行机构。随着各地风采电脑票的逐步发展,本报刊登各地风采的开奖信息和玩法动态,进一步扩大了“风采系列”电脑票的品牌影响力,逐步深入各地彩票市场,发掘彩市动态,及时反馈彩市动态,全力为彩民服务,为彩票发行机构建言献策。

2005年年底“读者见面会”影响全国彩民

多年来,《公益时报》中华彩票一直植根中国彩市,逐渐成长为业内最具权威的彩票新闻媒体,在媒体的监督、维护彩民权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5年春夏,在3D、排列3这些小盘玩法上市销售初期,曾出现过彩民把购彩当做投资,开始包号倍投、追冷号投注等不理性的投注方式。为了更好地宣传彩票的公益理念,引导彩民理性购彩,同年12月,本报读者见面会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意在通过读者见面会这一平台,与读者交流,宣传公益购彩、快乐玩彩的理念。

从2005年至今,本报读者见面会已走过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广大彩民朋友提供了一个近距离玩彩交流的平台,为引导彩民快乐购彩、保持良好的购彩心态尽了作为彩票媒体的一份力,推动了中国彩市的健康稳定运行。

2008年4月“平民”的慈善理念深入人心

2008年,在第五届中国慈善排行榜颁奖典礼上,“中国彩民”第一次被授予“中国慈善特别大奖”。自此,彩民是“最大慈善家”的说法便流传开来。转眼近十年过去,这条“2元起步”的慈善之路一直向前延伸。如今,“最平民的慈善事业”这一说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彩民将“买彩献爱心”当成了自己购彩的座右铭。

彩民的2元投注,悄悄改变了我国慈善资金的结构,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公益时报》的工作,也渐渐改变了公众对彩票的认识,使得彩票公益本质得到承认,彩民崇高的慈善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

近年来,彩票公益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广大彩民对彩票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购买彩票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成为更多的彩民购彩的出发点。本报打出“报道彩市动态,传播彩票公益理念,引导理性购彩”的旗帜,一时间“爱心购彩”、“平民慈善”等字眼不断出现在本报的报道内容中,潜移默化改变着彩民的购彩心理。

互联网时代彩市建设推动者名副其实

本报曾全国首次报道虚假彩票网站——《本报与诈骗网站正面交锋》。此后,多次报道此类新闻。在本报报道的问题网站中,绝大多数都和网上代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终引起了有关监管机构的重视,在社会各方的关注下,财政部、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彩票机构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停止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

此外,《公益时报》中华彩票多次对我国彩市部分玩法规则、骗人网站、福彩销售员权益等热点引发的问题及时进行报道和深度分析,倡导绿色玩彩、慈善公益为本的彩市舆论。经过不懈努力,《公益时报》在媒体监督和引导彩市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推动作用。

又如,在体彩排列3的“豹乱”风波中,本报第一时间展开三个版的大篇幅报道,揭示排列3超额加奖造成调节基金为负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报道一出,引起财政部的重视,将排列3超额加奖紧急叫停,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彩民的权益,受到了业内和读者的好评。

作为彩票第一线的战斗员,福彩销售员的权益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为此,《公益时报社》深入一线,通过调查问卷、站点走访等方式倾听一线声音,推出关于福彩销售员工作时间、待遇地位等一系列报道,引发了彩票发行管理机构的关注。彩票销售员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为彩票销售员上社保的省市逐年递增,彩票销售员福利待遇得到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