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一场“中国式风景”,美到眼睛不想移开!

文/夏超 美术报

今天,一场由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共同主办的

“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通过这场展览或许能对“山水画是怎样在今天演变”这一思考有所启发。

黄致阳 座千峰

房山汉白玉,80 x 83 x 34 cm, 2012

“后笔墨时代”意味着笔墨规范这一重要的水墨艺术评判标准已经失去以往的主导地位,针对当下多元的水墨艺术格局,应该有相应的多元评价体系。

“中国式风景”既指山水,也表明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交融的事实,中国当代艺术学习和吸收西方艺术成果的事实。

同时“中国式风景”也表明了对西方影响的超越和对中国传统、本土文化的回归。

徐累 气与骨—研山铭

绢本水墨设色,104×195cm ,2013

中国过去30多年的水墨实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艺术现象。

本次展览梳理了今天中国艺术家对山水题材的处理和表现方式及其背后的理念,从山水、风景题材入手,以对待笔墨规范、水墨媒介的方式以及作品呈现形态为依据,将当代中国水墨的发展归纳为三种类型:

■ 传统型:立足笔墨传统继续探索创新;

■ 现代型:从西方现代艺术出发进行改革试验;

■ 当代型:超越笔墨甚至水墨、使用多元媒介加以拓展;

这三种类型正好呈现了国画——水墨画——水墨艺术这三种概念的转变逻辑和发展线索。

沈烈毅 天空

纸、金属架 ,尺寸可变,2017

梁铨 潇湘八景

色、墨、宣纸拼贴 ,120 x 90cm,2016

展览汇聚了23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既有已经过世的老艺术家姬子、李华生,也有80后新锐艺术家倪有鱼、李舜,所选艺术家年龄的大跨度也使展览作品更加丰富,呈现笔墨纵向的发展。

■ 23位艺术家名单:姬子、卢甫圣、罗建生、陈履生、徐累、柴一茗、罗颖、林淼、李华生、杨诘苍、梁铨、张浩、黄致阳、王绍强、申凡、张羽、郑重宾、沈烈毅、魏青吉、谭勋、石至莹、倪有鱼、李舜。

透过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尝试将中国20世纪以来对传统艺术的改进和西方艺术的本土化这两种艺术语言体系纳入同一个叙述逻辑,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缺乏关联的平行线。

王绍强 与时·移积四

纸本水墨,258×108cm,2017

魏青吉 南极计划-在冰上刻几个字

宣纸、水墨综合材料, 180 × 97cm ,2015

此次展览是浙江美术馆当代探索与实验艺术系列的一个展览。

浙江美术馆希望通过此展,进一步关注当下社会的发展变迁、技术创新以及全球互联的快速普及,研究新时期当代水墨的深意与新意,为社会和时代对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和走向提出新的审美路径。

同时也希望为观众解读中国水墨新形态和新观念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借鉴。

杨诘苍 墨西哥之旅

墨 宣纸,220 x 320 cm,1990

张浩 心灵旅行

宣纸水墨,184 x146cm 2014

张羽 上墨——对话郭熙

宣纸、水、墨,亚克力器皿,2018

郑重宾 运行中的异化之景

载有色彩和声音的影像的Betamax磁带,17'0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