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红楼梦中忆旧人

红楼旧梦终虚化,柳絮新忆陈晓旭。

人们总说

天上多了陈晓旭

人间再无林黛玉

每年到五月的时候

北国的柳絮总是纷纷扬扬地飘洒

好像是一场告别

也好像是一场年复一年的惦念

又是一年5月13号了

距离2007年5月13号

时隔已经十一年

而思念却如百年之久

有人因陈晓旭而喜黛玉

有人因黛玉而衷情于陈晓旭

而在我心里,

你们已经是同一个人

你尘游一次,幻化成人间美好具象。

你是烟花,留下了璀璨的一生,流光溢彩

你是诗歌,临摹了氤氲的平仄,口齿噙香

你是柳絮,带来了春天的消息,诗情永存

听闻你离去的那一刻

泪下,却心安

“生而为红楼”,这句话用在陈晓旭身上,再合适不过。陈晓旭的美,是来自骨子里的古典,还有东方的气韵,这和她从小喜欢优秀的古典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一个女子的美,能够用“惊艳时光,温柔岁月”来形容的话,陈晓旭无疑是其中之一,任岁月浮沉,她的美,最能让人动容而心头一颤。

时间回到1983年,当时《红楼梦》剧组海选演员, 人群中一个不染尘俗的小姑娘,拿着一张照片毛遂自荐,那一年,陈晓旭正好18岁。在照片背后,还附有一首诗,谁也不能想象这诗写于陈晓旭14岁的时候。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我是一朵柳絮,

生来无忧又无虑,

我的爸爸是广阔的天空,

我的妈妈是无垠的大地。

——陈晓旭 《我是一朵柳絮》

剧组导演王扶林被她的这份才情和痴心感动了,却依旧觉得她不够漂亮,就问她,如果她演不了林黛玉,愿不愿意出演别的角色。

陈晓旭的回答是,我不会演别的角色,因为我演了别的角色,观众会说林黛玉去演别的角色了。

一曲红楼,百年凄美。一段情缘,传世流淌。前世的木石盟,悠悠的流过了千年,神瑛尘游,绛珠结凡。你说勿忘,我便相随。你说勿念,我仍留恋。作为戏外的我们,总会以为人是戏中人,于你,莫不如是。

少男钟情,少女怀春。自古以来,才子佳人,伤春悲秋。过多的吟咏却显得落于俗套,但你毕竟是潇湘妃子,是不同于他人的。那年暮春,桃花盛开,你以诗家的情愫,悲天悯人地怜爱桃花,赋予了她们生命的气息,在你的花锄下,落花竟是充满了鲜活的魂灵。这样一个个的生命个体,蕴含着天地灵秀,轻轻地扑向你的绣帘,那一瞬间,我竟忘了,是你葬的桃花,还是桃花为你吊唁。

《红楼梦》以它的艺术水准,成为几代人的集体回忆。陈晓旭也成了林黛玉的代名词,之后她也演过别的几部剧目,但成就最大的依旧是《红楼梦》。陈晓旭的才华,不止于演艺生涯,对于商业,也绝对是天才。陈晓旭于1994年创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她亲自为五粮液写了一段广告文案,才华熠熠。“她系出名门,丽质天成,秀其外而绝无奢华,慧其中而内蕴悠远;、壮士为主洒泪,英雄为主牵情。个中滋味,尽在五粮春。名门之秀,五粮春。”

陈晓旭曾经很专注于赚钱,努力让父母家人过更好的生活。她为他们创造更舒适的家,还送精美的礼物给他们。后来,她发现物欲的增长并没有给她和家人带来真正的快乐。“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母亲不知何时开始衰老、虚弱了,好像随时都有离开我的可能。而我给了他们什么呢?”这段感悟,颇具佛性。

这世上有一种痴人,只为美而存在,可以为之生,可以为之死。

她的好友袁枚(剧中袭人)说:“她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心中充满了浪漫,充满了世上一切的美好,而且她的个性里有着一种非常坚定的东西。”

陈晓旭对美的追求应该属于一种信仰吧,她太爱美了,她不想破坏自己,她追求的是一个最完美的自我,在美与生命之间,她选择了前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与信仰,对于病后笃信佛教的她来说,这种信念更应该有别于常人吧,选择往往是痛苦的,逝者已矣,唯有尊重。

在经历了人生的财富积累,随之而来的是物质对生活的影响,在经历了生活的病痛之后,陈晓旭放弃了名与利,遁入空门,都说佛渡有缘人,她应该是佛门中人。若为声名累,名利皆可抛,人活到最后一定是素与简的话,素不过如此,简不过如此,陈晓旭做到了。

如果我死了

你是否失掉一些欢乐

为了我,是否会让你哀伤

......

当世人已将我名字淡忘的时候

你是否会在心底

悄悄地为我唱一首

忧伤的歌

——陈晓旭 《无题》

这是陈晓旭写的一首诗,见字如人。世人没有把你忘记,每当柳絮飘扬的时候,歌谣便为你响起,哀而不伤,只有念想。

天上多了陈晓旭,人间再无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