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恢弘史诗般的现代神话

《星球大战》(Star Wars)的经典好比国人习书法之“颜柳欧赵”,它赢得的不仅仅是票房、口碑,还有无数后来人的仿效。这部早在1977年就拍摄的科幻电影对星系宇宙和尖端科技尤其是高科技武器的想像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它所吸引的绝不仅仅是《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中的谢耳朵(Sheldon)们,有人评价该片“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也实不为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和广泛的讨论并不能完全形容影迷对它的热爱,全球各个角落的论坛对“星战”史的研究和补充直接把这部电影升级成了一门学问!

卢卡斯的“星球大战”

虽然卢卡斯曾说自己喜欢从中间部分开始讲故事,但其实这位后来被誉为“印钞机导演”的奇人,在缔造星战神话的历程上,并非一帆风顺。当斯皮尔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在9岁就拍下人生第一部影片、13岁就拍了在“峡谷影展”中获奖的战争片《无处容身》时,卢卡斯这个加利福尼亚男孩却跟大部分美国男孩一样痴迷着一级方程拉力车赛。他在中学时代的成绩总在班级倒数,在高中毕业前夕,甚至差一点儿就在一次飙车事故中丧生。当时救护车来到现场时,18岁的卢卡斯已无心跳呼吸,最后却竟然奇迹般地逃脱了死神的钩镰。这个死里逃生的事件彻底改变了卢卡斯,这种特殊体验也造就了后来《星战》中那句名言:“愿原力与你同在”(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星球大战》中有很多人物都体现出卢卡斯自身生活的折射——天行者卢克(Luke)不过是卢卡斯在高中时的昵称,他想把自己是成功英雄的愿望投射到电影中去;而千年隼号(Millennium Falcon)船长、宇宙私货贩汉·索罗(Han Solo)也很可能是卢卡斯大学老师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缩影。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较成功的科幻题材电影,如《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票房一般只在1600万左右,当时最成功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票房也只有2400万。所以在卢卡斯拿着他完成的《星球大战》剧本四处兜售时,环球影业等好莱坞公司都给了他闭门羹,认为这个想法莫名其妙、蠢不可当!而最终是20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20th)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慧眼识珠,愿意投资。在获得800万美元的首次投资后,为了实现电影的特技效果,卢卡斯成立了自己的“工业光魔”(ILM ,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虽然这家公司后来改变了整个世界电影的制作观念,但在当时为拍《星球大战》却花了一半经费,只完成了四个镜头,拍摄进度严重延误。若不是福克斯的前总裁艾伦·拉德(Alan Ladd Jr.)的极力支持,福克斯公司早就受够了卢卡斯的这部鬼科幻电影了。

好事多磨,功夫不负苦心人——《星球大战》的上映最终创造世界电影史上的神话。《星球大战》系列影片不但获奖无数,而且所获的全球票房总收入已近44亿美元,其在相关商业开发上所攫取的收益更是超过了200亿美元!卢卡斯本人也藉着《星球大战》获得了美国电影学会AFI终身成就奖,30余岁就成为了富翁。

特技、音效、文化内涵俱佳的名篇

《星球大战》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过万人空巷的轰动,影片运用现代尖端科技对未来世界场景做了栩栩如生地呈现,特技效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地冲击了人们原有的技术观念,对青少年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星球大战》也是电影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部使用动作控制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在之前的太空题材电影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太空中的横移镜头,太空场景基本都是用固定摄影机拍摄的。但在《星球大战》的片头中,那经典的黄色字幕出现后,总是伴随着一个向下的移动镜头。而《星球大战》的美术设计、道具布景、视觉特效,每一项都可以大书特书。在影片中,高科技把科幻世界表现得极具真实感,我们可以看到用活生物下斗兽棋,看到酒吧里佩带着各式武器的异星生物,看到那个构思精巧的反动桥头堡“死星”,当然,还有银河系中不同星球上的不同风景,沙漠、冰川、森林、沼泽、极具未来感的城市和原始的蛮荒之地、经年累月的破败建筑、表面坑洼不平的陈旧飞船,让观众产生从未有过的质感。无怪乎毕业于美国伯克力大学建筑学系和美国中央设计艺术学院的、在ILM任职的《星球大战前传》的概念设计师朱峰要说“《星球大战》是电影特效事业的转折点,也是开启近代数字设计、动漫产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开山之作。”“工业光魔”也借着《星战》的东风占据了好莱坞电影特效镜头制作市场75%的份额,捧得了14座奥斯卡特效奖。

无与伦比的非凡影响力

《星球大战》的制作过程有不少至今仍是不解之谜。甚至有传言说,是外星人帮助卢卡斯完成了这部影片。这种说法虽然有哗众取宠之嫌,但影片的制作水准在当时无疑是超前的。《星球大战》不仅深刻影响了后来拍摄的一系列科幻电影,而且对整个美国和世界流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好莱坞从70年代以表现复杂精神情绪和愤世嫉俗为主的倾向转变为80年代以脱离现实、讲究特效的影片为主。不仅如此,《星球大战》还对其他若干著名导演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力。

15岁的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看了《星球大战》后说:“改变了我的一生。多么神奇,又多么贴近我们平凡人的人生。”长大后他受启发导演了《指环王》和《霍比特人》三部曲。

朗·霍华德(Ronald William Howard)23岁时看了《星球大战》:“当电影结束时,我一句话没说,走出剧场,又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买票,又看了一遍。”后来他成为卢卡斯的弟子,导演了《魔茧》《阿波罗13》《美丽心灵》等影片。

那年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也是23岁:“看《星球大战》让我惊喜得要尿裤子。我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天哪!谁做的?我告诉自己:我也要拍这样的电影!我就这样辞去了卡车司机的工作。” 7年后他导演了《终结者》,17年后拍了《泰坦尼克》。

而曾经的天才少年斯皮尔伯格看《星球大战》时31岁:“让我眼花缭乱!我爱死它了。”他本来就是卢卡斯的好友,此后他接连导演了《第三类接触》《E.T》《侏罗纪公园》《迷失的世界》《人工智能》《少数派报告》等科幻大片。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40 岁时看了《星球大战》:“我傻眼了,我对我的制片人说:我们还等什么?这么棒的东西居然不是我拍的!”他奋起直追,两年后导演了《异形》,5年后拍了《银翼杀手》,在“全球影迷推荐的影史十大科幻片”中分别排名第四和第六。

与新东家一起前瞻《星战》未来

2012年11月,全球媒体和娱乐界巨头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 Co.)公司宣布将以现金加股票共计40.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卢卡斯影业(Lucas film)。

《星球大战》系列的第七部《星球大战:原力觉醒》(Star Wars:The Force Awakens)于2015年12月18日在美国上映。《星战7》不仅拥有老道的致敬情节,还是一部令人激励的好莱坞一流大制作冒险电影。导演J·J·艾布拉姆斯(J.J.Abrams)本人也从一个“星战迷”升级为“遥远银河的总设计师”。

《星球大战》已被载入美国史册,它自1977年被创建以来,至今已横跨了40个年头,仍然熠熠生辉。40年的时间之于宇宙,不过是一粒沙之于恒河,但这荷马史诗般的神话传奇,必将流芳传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