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今天,讓我們一起重讀她

五月二十五日,是楊絳先生逝世兩週年。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重讀她和她的故事...

「我們需要在年輕時認真經歷生命的歷練,方能在歲月中優雅地老去」


世人瞭解楊絳多半是錢鍾書那句“最美的妻,最才的女。”


或是之前大家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句情話“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結婚;我娶了她十幾年,從未後悔娶她。”


但先生真正令人敬佩的是:走過戰爭與動盪,在長達一百年的時間裡始終保持不爭不慌的狀態。


亦如她自己所闡述: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在年輕時認真經歷生命的歷練,方能在歲月中優雅地老去。




她是最才的女


在中國作家榜上,她是年齡最大的上榜者,身在高齡,仍精神矍鑠,筆耕不輟。


1978年四月底,出版為期20年的翻譯作品《堂吉訶德》。

1981年,出版的散文集《幹校六記》,暢銷於整個80年代。

1988年,出版小說代表作《洗澡》,作品被翻譯為多種外國文字。

2003年,92歲高齡的楊絳出版作品《我們仨》。

2014年,103歲高齡的楊絳出版了《洗澡之後》,為這個故事寫了一個稱心如意的結局。



她是最賢的妻



錢鍾書說:“我把墨水瓶打翻了,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錢鍾書不相信,說:“那是墨水呀!”

楊絳說:“墨水也能洗。”


過了幾天,又說:“我把檯燈砸了。”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


再過了幾天,錢鍾書說:“把門軸弄壞了,門不能關了。”

楊絳還說:“不要緊,我會修。”


錢鍾書的堂弟錢鍾魯說過,大嫂“像一個帳篷,把身邊的人都罩在裡面,外面的風雨由她來抵擋”。


不只是生活上,在人情世故上,在與文化界等各方面打交道時,楊絳先生都比錢鍾書先生要周到。錢先生往往憑自己的性情、喜好說一些話,但楊先生很溫和,善於應對各種場合,各種情況。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念過往,不畏將來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我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楊絳出生於民國最動盪的時期,正值辛亥革命前夕,她一生歷經風浪與波折,卻總能給世界以溫暖、以感動。


文革期間,錢鍾書和楊絳成了“牛鬼蛇神”。楊絳被人剃了“陰陽頭”,就連夜趕做了假髮套,第二天照常出門買菜。


群眾分給她的任務是清洗廁所。沒想到,汙垢重重的女廁所,被那雙拿慣筆桿子的手擦得煥然一新。


1969年,他們被下放至幹校接受改造,楊絳被安排種菜。在翻譯家葉廷芳的印象裡,楊絳白天利用看管菜園時間,看書或寫東西。同伴回憶,“你看不出她憂鬱或悲憤,總是笑嘻嘻的。”


楊絳身上無疑體現著中國女性最高的處世智慧,能屈能伸,即使再大的風暴,也能平穩度過,內心依舊安然。



“我們仨”走散了……


我們仨很樸素,很單純,溫馨如飴,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時光靜靜流逝著,再美好的故事總有謝幕的一天。


這一年,楊絳83歲。



“我只求比鍾書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後’,錯了次序就糟糕了。”楊絳淡淡地說。


1997年,愛女錢瑗去世。一年後,錢鍾書臨終,楊絳附在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吶!”


她將靈魂深處失去摯愛的悲慟,化為綿長深情的文字。


2003年,楊絳回憶錢鍾書與錢瑗的《我們仨》出版,令每一個讀者動容:


我們三人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晚年的時候,楊絳已把一切身外之物放下,她的境界愈發沖淡平和。她曾翻譯過英國詩人瓦特·蘭德(Walter Savage Landor)的一首詩: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準備走了。


這首詩,一直被楊絳鍾愛多年。大概是因為蘭德的詩照見了楊絳的心,彷彿是她今生今世的註腳——她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烤暖了人世間所有的幽暗和不明。



楊絳的一生,絕非一帆風順,她的成就也絕非唾手可得,在《走到人生邊上》中,她回顧自己的一生,寫下這樣的句子:


人有優良的品質,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好比一塊頑鐵得在火裡燒,水裡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才能把頑鐵煉成可鑄寶劍的鋼材。


而楊絳的一生,便是認認真真淘洗汙穢、萃取精華的鍛鍊過程。


歲月輪迴,靜水流深。先生的一生,如同明滅之中劃過的一根火柴,用幽幽微光照亮著茫茫穹蒼。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文章的最後,詩詞君想跟大家分享楊絳在104歲生日時,留給年輕人的九句話,以此懷念先生,願先生風骨猶存。


1、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2、如要鍛鍊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3、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於自己。


4、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5、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6、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


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7、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8、我是一位老人,淨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9、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世人常把楊絳的一生當成書中的傳奇,但其實她就活在我們身邊,她也有煩惱,也碰到過風浪,但她都用自己特有的智慧一一化解。

有人說,楊絳既傳統又現代,因為傳統,所以懂得為人處世之圓滑,因為現代,又不會扼殺自己對自由之嚮往。


她就這樣用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智慧,在那個亂世,找到了自己安穩的歸宿,有,且也只有楊絳先生,才能如此內心平靜地讀過那一百年的風風雨雨,如此優雅地讀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