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悠扬创作纪录——画作背后的秘密

【艺术者】遇见你的品味

前期

对传统的巨型创作单纯的仰慕由衷而生,再加上自己在古典写实认识上的积累,对整个目前的环境希望借助这种古老的方式有一种新的理解出来,是一种整理,也是一种提炼和展望。

参考的构图形式和样式(根特祭坛画)

最初草图

黑天鹅的动物形态概念的引入

同时将天鹅姿态与舞蹈动作做一个综合的引入和联想

黑天鹅概念的引入和联想

我们这一代人的特质我思考了很久,也和很多朋友探讨了这个话题,外界可能普遍爱贴标签,什么70后,80后,90后,但在我看来,也只是社会整体往前走了一小步,其他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每一个年代的人都会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遇见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比如我22,那么也会有22的问题和困惑,达芬奇一样,梵高一样,其实都一样,所处的时代不同罢了,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都会只是暂时的,只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可能不确定因素多了那么多,经济学上有个描述对未来市场预期表示不确定的一个专有名词叫黑天鹅,在这儿我套用到了我的作品名上面,也就是我们面对未来的一个不确定性。

娜塔莉.波曼饰演的《黑天鹅》

(内心自我深入挖掘的一个过程)

《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娜塔丽·波特曼饰),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

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波特曼从来都不是什么戏骨,但她总能将灵魂注入到角色之中,让自己和角色都获得新生。在《黑天鹅》中,她扮演了一个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的芭蕾舞演员。

抑制不住的抓挠、厌食或者贪吃都是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表现,而片中的母女无疑都有此类的病症,不同的是母亲的是强势的外显,而女儿显得精神薄弱。她胆小怕事、谨慎克制。如同boss所言,只能演好白天鹅,不能演黑天鹅。

电影越深入,你越会发现,她强迫的个性除了和狭隘、封闭、紧张的家庭关系有关之外,其最深处还带着原始的宗教性。

母亲严格的管教让她对性讳言莫深,纯洁的不去触碰“恶”。这同时也是基督教心灵世界的割裂的写照,“善”与“恶”的绝对化和通过克制欲望的惩罚达到超脱肉体的纯精神境界。而性的“力比多”的力量很强大,长期的压抑就会变成了惩罚自我和身边的人的强迫症。

善与恶、纯洁和欲望、黑与白,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其实都混杂在一起,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而已,我们只有以放松的心态,没有感情色彩的审视双方,才能在混杂的世界中把持住自己。

白天鹅纯洁优雅,与欲望绝缘;黑天鹅热情奔放,充满诱惑。这对同卵的双生却有着分裂的个性,让她们在一个精神脆弱的人身上表现,带来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精神分裂。妮娜的挑战是颠覆性的,在她的自我认同中,自己只能是母亲的乖乖女,她想让自己成为大胆、叛逆、追逐欲望的莉莉,却只能望之兴叹。妮娜站在恶魔的雕塑旁,看着这个因屈服欲望而面目全非的天使,此刻一定充满好奇、憧憬还带着不安。

她开始尝试欲望,反抗母亲并强迫自己,心路的改变在化妆间搏斗那一刻达到高潮,在心中她杀死了莉莉并取而代之,其实是将玻璃刺向自己,杀死了那个纠结在自制节欲不能自拔的妮娜,舞台上,一个全新的妮娜诞生了,她强大、高傲、充满着进攻性的诱惑。她将灵魂卖给了欲望,成就了完美的演出,而纯洁,在欲望飞升的那一刻也象白天鹅一样成了艺术的殉道者。

不管是柴可夫斯基或者是阿罗诺夫斯基,《天鹅湖》或者《黑天鹅》仅仅是他们内心善恶割裂的表象,他们和基督教的教义有着相同的无意识根源。百年前,荣格在印度的斗拱飞檐上发现男女双修的雕像,感受到东方独有的善恶一体的观念,他预言,这将是拯救西方割裂精神的良药——善和恶乃是动态的统一.

由定位方向而开始挖掘自己身边适合的人物形象。(朋友)

参考国外艺术家摄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修辞和捕捉

开始拟定工作计划

中期

开始购置人物形象身体上的装饰和服饰

(根据选择模特的气质和风格指向作选择标准)

开始邀约朋友进入影棚拍摄绘画素材

将所拍的1000多张照片加以甄选选择合适的动作和姿态进行构成

初稿

敲定初稿过后在画布上放大

第一遍单色明暗

开始从背景着色

第二遍着色完成

经过3次罩染塑造过后的成品

中期总结

画里面画了8个女孩,都是我很要好的朋友,她们每个人性格不一。都有自己明确的风格指向,这点是最让我激动的,刚好她们化身为8个不同的角色在这样一个时空里产生一定的关联。

每个人都身着不同的着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服装的搭配上面我选择了都让她们身着自己喜欢的黑色的服装,在我看来,黑色具有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可能是身为一名基督徒的缘故,在葬礼上面大家都会身着黑色的服装,代表一种庄严和肃穆,人只有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会激发出人的强烈情感。而我们只有在面对这种庄严肃穆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内心的激昂。

这也是我进行创作的动力来源之一。大学时期很喜欢根特祭坛画,始终认为这种古老的绘画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意味和审美。所以在构成的形式上有一部分是借鉴了这个。四年时光即将走完,听着肖斯塔科维奇的圆舞曲,我不断歌颂造物主的伟大,又即将坚定的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

后期

展览呈现方式一

展览呈现方式二(装置和绘画的结合)

屈悠扬

屈悠扬(Andrew)

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 曹阳油画工作室学习。

艺术者生活照

【艺术者】遇见你的品味